記者 黃歆雅、洪嘉欣/採訪報導
1960年代台灣煤礦產業盛行,各地為了運送煤炭興建鐵路,積極開發山區煤礦資源,同時也帶動許多山中小鎮的發展。但隨著2000年最後四座礦場宣布停工,台灣礦業正式走入歷史,當初因煤礦興起的小鎮再次步入寧靜。
礦業末班車 失落望古小鎮
位於新北市平溪區的望古車站,早年名為「慶和車站」,是為運送慶和煤礦及服務在礦場上下班的煤礦工人而設立。隨著礦業沒落,昔日來往的人潮也逐漸消失,如今的望古僅剩幾戶零星人家。
踏入望古,首先步入眼簾的是過去用來運輸煤礦所建造的慶和吊橋,呈現大A字型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地標。然而如今的遊客多數並不是為此前來,而是享受乾淨的新鮮空氣、沉浸於大自然以及探訪隱藏在山林之中的望古瀑布。
望古居民陳阿姨分享,12年前,由於環境清幽,空氣品質良好,他帶著丈夫搬到望古養病。即使後來丈夫過世,陳阿姨仍捨不得離開,就決定在當地住下來。
望古被譽為是平溪線上的神秘小站。即使往日的繁榮勝景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卻是一股獨一無二的靜謐,獨自佇立在山林中,遠離城市的喧囂。
秘境山林美景 三貂嶺再現繁華
同樣位於平溪線上的三貂嶺也見證了煤礦產業的興盛與沒落,然而與望古不同的是,三貂嶺近年來觀光業發展蓬勃,不分假日或平日仍可以看見許多遊客的足跡。
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三貂嶺車站,是全台唯一沒有公路可以直接抵達的火車站。總長500公尺的獨特石柱設計是為了防止下雨造成山壁土石滑動,甚至進一步引起山崩而專門打造,藉由自然的地形建造光影隧道,維護安全同時也能兼具美觀。
由舊三貂嶺和三瓜子隧道改建的隧道於2022年正式啟用,內部保留了當地原生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可以觀察台灣低海拔森林的植物組成和垂直分層結構,大概區分為四層:樹冠層以樟科、殼斗科喬木為主;下木層可以看到中型的棕櫚、樹蕨類及大型著生植物;灌木層以耐陰灌木、蕨類、大型草本為主。
地被層則多為匍匐性、低矮的草花及小型蕨類;各層亦可看到豐富的藤本植物生長在各層植物當中,除此之外也可以觀賞到棲息於當中的蛇類、螢火蟲及蝙蝠。遊客可以徒步漫遊隧道,也可以租借自行車暢遊。
三貂嶺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正堂統計,三貂嶺總人口數為100多人,實際居住的居民卻不到20人,平均年齡大約都在65歲以上,過去年輕人大多會選擇離鄉工作,假日再回來老家。但隨著近期觀光民眾急遽增加,不同類型的業者也逐漸踏入三貂嶺。
三貂嶺位於基隆河上游,林正堂表示,每逢夏天便有不少遊客組團前來戲水,也有外國人來當地開設陶藝工作室。曾為礦工的三貂嶺居民林爺爺也透露,不少咖啡或餐飲業者,利用當地的老房子創造出獨特的風格,成為熱門的打卡景點。
交通困境難紓解 小鎮觀光新挑戰
然而隨著人群流入小鎮,問題便逐漸浮現。三貂嶺群山環繞,陡峭的地形加上因鐵軌及長期施工行走的通道狹窄蜿蜒,造成遊客通行不便甚至迷路的情況。林爺爺強調,由於當地交通較複雜,住家、鐵軌及景點交會在一起,假設遊客不清楚路線皆可詢問當地居民,以免發生意外。
三月的三貂嶺飄著小雨,霧茫茫的氛圍爲整個車站增添一股空靈感。昔日的礦場經過時光的洗禮後嚴然展現出最可貴的面貌。當地民眾最引以為傲的「秘境」,伴隨著越來越多觀光資源湧入,透過溝通和詳細規劃,在發展觀光的同時注意平衡,才得以達成永續並存的雙贏局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