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昱凱、王敬、劉凡瑋/採訪報導
Podcast於2020年在台灣成為一股風潮,這項「傳遞聲音的新媒體」有著近乎無限的自由發展空間與市場,一時間人人都投入Podcast的製作,可謂是一股「Podcast熱」。但時至今日,我們從熱潮中可見,Podcast看似「任何人」都能做,卻只有「少數人」能做到成功。這不禁讓人好奇,這些成功者的背後是否暗藏甚麼不為人知的製作秘訣或辛酸史呢?未來的創作者們又該如何在這片Podcast藍海中脫穎而出?
萬事起頭難?素人起家竟成佼佼者
2020年Podcast在台灣爆紅,挾著這股熱潮竄紅的《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以下簡稱台通)在一眾專業領域跨足Podcast的創作者中顯得有些不同,團隊三位成員李毅誠、張家倫與何勁旻都是以「素人」的身份投入這塊聲音產製領域,甚至內容主打「閒聊」。但就是這些獨特的因素,使台通成為全台Podcast收聽率前三名。
對於以「素人」的身份投入Podcast,《台通》創辦人及主持人李毅誠就分享,其實三人原先都不是媒體業出生,但都對「分享」這件事有著極大的熱情與共識,加上想賺錢,於是決定先創立一個YouTube或遊戲直播頻道,但最後選擇了當時逐漸崛起的Podcast。李毅誠不諱言表示:「發現做Podcast好像很賺錢,所以就試著錄看看,沒想到迴響很好,所以就繼續做下去了。」
李毅誠也提到,《台通》三位成員對這個頻道的認知就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因此草創時期就用高規格的方式製作每一集Podcast;而第一批《台通》的聽眾較具影響力,名聲才因此散播開來,因此做Podcast可能要先養出鐵粉,才有基礎流量。
而對於《台通》以「閒聊」作為最大賣點,李毅誠表示,閒聊聽起來很簡單,實際實行起來卻非常困難,「Podcast的論述時間很長,甚至要閒聊,這是非常困難的。閒聊既要有深度,又不能講太深。」他以日本漫畫《獵人》為例,開頭時會提到《獵人》是自己很喜歡的一部漫畫,因為聽眾中可能有媽媽在聽,不知道《獵人》是什麼。
李毅誠也補充,很多Podcast節目的收聽率差,並非做不好,而是忘了「要講給聽眾聽」這點,聊天的本質就是要引起討論,讓聽眾有共鳴,進而想一起聊天。很多講者只顧講自己的事情,這樣會被說自嗨,受眾自然也就不會擴大。
而在做Podcast的過程中,李毅誠表示Podcast近乎無限的自由發展空間是一個很關鍵的壓力來源。因為沒有主幹,東西很隨機,運氣好才能講好一個題目,一集50分鐘大概要錄5小時,壓力就是從此而來。
他也笑說,自由的爽快只在做Podcast的前100集有,在後面的集數中,內容不但不能重複、資料要更新,深度也要增加,所以會更難,「因為我們不講重複的事情和梗,壓迫自己才是創作的根源。」
艱深難懂?法律專業跨足Podcast
《台通》以「素人」與「閒聊」打下台灣Podcast生態的一片江山;而在知識型Podcast領域中,有一個頻道以「法律」為題,不談艱深難懂的法條,以輕鬆易懂的方式講解人權法治,深受不少聽眾喜愛。這就是自媒體「法律白話文運動」旗下的《法客電台》。
法律單以聲音講解,甚至是在聊天為主的Podcast生態上,兩者感覺可謂格格不入。但《法客電台》卻能達成這個成就,甚至有一批忠實聽眾。台長楊貴智指出,法律屬於知識性的領域,而在製作知識性的頻道或是節目時發現,單用聲音比畫面呈現來的更好,即使做了影音內容,受眾最後也只用聽的,因此選擇了Podcast。
楊貴智也提到,《法客電台》創立三年間不斷改變,從完全純訪問到後來加入成員,使內容更加多元化,開始談政治、藝術和人權等。但不變的是「法治和人權的精神」,並強調「法律與世界的連結」,這也是節目能長期經營,並有一批忠實聽眾的關鍵。
不過《法客電台》的成功也並非毫無挫折,楊貴智就提到,每一集內容都會有聽眾罵,例如做政治議題時,找特定政黨的政治人物來就會被罵。但他強調,《法客電台》本身定位就是對政治立場不排斥,畢竟政治立場都會變,如同思想一樣,不會一成不變。「聊政治和聊法律是一樣的事情,因為政治的終點就是形成法律制度。」
楊貴智表示,不論受眾接不接受《法客電台》的內容,只要能傳遞想法就好。「聽眾會去頻道留言,我們也會回覆,和大家對話。」節目的核心價值觀既然是人權與法治,溝通就更顯重要,一個社會最糟糕就是缺乏溝通。他也補充,很多議題的價值不一定與人權相同,對立面就會更多,更需要溝通。
傳統媒體也想分一杯羹?打軍事牌大受好評
而在這片podcast藍海中,傳統媒體也嗅到商機紛紛進場。然而在一眾自媒體與知識型Podcast的領域中,傳統媒體勢必無法使用一般新聞產製模式,得靠特殊的題材才能吸引觀眾。而聯合報旗下Podcast《聯合開Pod》其中的節目《部隊鍋》就靠著「軍事」題材搶下一塊其他媒體難以做到的領域。
《部隊鍋》主攻軍事領域,內容從軍武新知聊到國際情勢,來賓不少都是軍事界的中重要人士,為節目更添看頭與內容;主持人徐宇威幽默且富穿透力的語調也吸引了不少聽眾。不過軍事議題相較其他性質輕鬆的Podcast節目更具挑戰,如何留住聽眾也是一門學問。
主持人徐宇威原先從影音記者起家,隨後跨足文字與直播,最後才接觸到Podcast,他表示,軍事題材本就非常艱深,以自己作為記者的角度來看,軍事國防的議題屬於政治線的一環,也是其中最難的一條線路,專業度要很高。因此希望用簡單、輕鬆的方式講,讓大家都能聽得懂。
而為何會在傳統媒體中選擇製作Podcast,徐宇威笑稱其實是公司希望製作Podcast以配合數位板的報導進行宣傳,才找他製作。不過他也提到,自己本身就對新事物不排斥,加上有朋友是全職Podcaster,於是決定一腳踏入這片陌生的領域,但沒想到非常有趣,也打出了名聲。
徐宇威也以記者的身分表示,Podcast的優勢在於,這算是自己的一件額外工具,能很靈活的運用安插在不同媒材之間,使新聞報導更多元豐富,也能提升報導的影響力。
對於題材如何選擇,徐宇威表示,軍事議題有三個面向可選擇,第一就是國際時事,最輕鬆、也最能讓聽眾注意;再來是系列內容,以前陣子的系列「買不到的軍購」為例,因為聽眾會期待下一集的內容,因此黏著度和點閱度很高;最後就是活動性質,需要配合公司文章宣傳,或結合自己在做的專題影音內容。
不過徐宇威也坦言,Podcast本身就是一種很分眾的媒體,特別又是軍事議題,受眾更鮮明,且對待議題內容非常認真嚴肅,因此容錯率很低,前期的資料蒐集和節目的製作過程都需要絞盡腦汁,既不能放入太艱深的內容嚇跑新聽眾,也不能講得太淺,讓老觀眾感到疲乏。
他也補充,做Podcast其實很累,自己的《部隊鍋》在每週三上架,公司只排兩天時間給他錄音和剪輯,同時還需要做準備功課。
徐宇威也表示,軍事議題其實更適合用影像的方式呈現,因此YouTube可能會比Podcast好,影片內容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資料,資訊接受量會更高。不過Podcast的優勢在於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載台就能一直聽,Podcast重點還是強調陪伴,偏放鬆的內容。
Podcast藍海爭奪 新時代創作者的未來
在這片Podcast藍海中,各個創作者付出大量不為人知的努力和時間,只為讓聽眾能獲得更優質的內容,或是在閒暇之餘能有個聲音陪伴。而在未來的Podcast世界中,勢必有更多新機會與挑戰等著創作者們面對,而前人們留下的資產與提攜勢必能成為一股最好的推力,再次引起新的一股「Podcast熱」。
看精彩融媒體報導:《Podcast浪潮後 創作者多元發展成關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