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論壇】AI與藝術區別 陳依純:端視使用者意圖

記者 盧心妍/採訪報導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11月23日舉辦公民論壇「AI人工智慧生成藝術之爭議與展望」,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講師、影像藝術家陳依純,與其他與談人共同探討AI人工智慧產出的藝術作品,如何與傳統藝術共生共存。

影像藝術家陳依純。圖片提供/陳依純

今年9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美術競賽中,一幅以Midjourney生成的AI藝術圖像獲得首獎,引起廣大議論。論及此事,陳依純表示,他認為比賽創辦人是進行觀念藝術行為,但那位參與者生產的作品並不是藝術品,它只是一個以Midjourney生產的文件。

此外,AI產製的作品是否可以被稱為藝術,一直是大眾質疑的地方。陳依純對此表示,藝術與否,端賴使用者的「意圖」,才能加以定義其藝術性;「若使用者只為了做出漂亮的視覺作品,那不是藝術。」但她也坦言,如果能結合自身經驗而產出作品,便可稱之為藝術。

陳依純表示,為創造而創造的作品不算藝術。圖片提供/陳依純

藝術追求稀缺性  AI開啟可能性

關於人類藝術的創作領域是否會被AI取代,陳依純坦言,她不認為AI能取代傳統藝術。「AI發展跟藝術創作發展是相異的,藝術家追求的是稀缺性,必須不斷嘗試、碰壁;而AI是累積前人的智慧去自我調整,沒有藝術家的思想碰撞,就不會有現在所謂的AI。」

當前網路上對於AI成為藝術的討論,陳依純認為,AI開啟了新的可能性,她表示:「藝術家存在的意義是提出另一個新的觀點,而AI則成為藝術家的輔助工具,他們可以跟AI共同做出何種作品,令人非常期待。」

延伸閱讀:

【公民論壇】AI為創作步驟和工具 羅禾淋:情感與理念乃藝術核心

【公民論壇】AI藝術浪潮襲來 許鴻潮:從未知恐懼到瞭解共存

【公民論壇】AI取代傳統藝術 董心如:多樣性與價值無可替代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