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漲!漲! 物價飆升 生活大不易

記者 李汶瑜、吳欣穎/採訪報導

疫情趨緩後,緊接而來的卻是物價節節攀升,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到2.84%,已連續4個月超過2%通膨警戒線,未來幾個月都會處於警戒線之上,萬物齊漲的浪潮下,民眾的經濟壓力隨之加重。

餐飲業者紛紛貼出調漲公告,價格上漲民眾吃不消。攝影/李汶瑜

原物料成本上漲,10月份起,各家連鎖餐飲業者便接連宣布漲價,而一般的小吃店一方面擔憂漲價流失顧客,另一方面又有成本上的考量,迫於生存壓力,只好跟上漲價的趨勢。面對這波漲價潮,首當其衝的外食族群,面臨餐餐破百的窘境,紛紛叫苦連天,然而不僅在飲食上開銷增加,連民生物資的價格也逐漸上升,讓民眾強烈感受到通膨的壓力席捲全台。

物價上漲,餐餐破百已成為常態。攝影/李汶瑜

主計處公布的資料顯示11月份CPI年增率較上個月漲了0.3%,主要因國際油價仍居高不下,且去年的基期數較低,油料費上漲35.80%;氣候因素影響,導致蔬菜、水果欠收,分別上漲12.91%以及24.74%;另外,蛋類、肉類也各漲9.53%、5.16%。

十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飆升,原物料上漲,外食費用也增加。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製圖/吳欣穎
十一月蛋價上漲9.53%,部分業者考量營運成本,調整加蛋價格。攝影/李汶瑜

此次的全球性通膨主要原因為能源方面,OPEC石油減產、天然氣供應下降,但隨著疫苗的推行,用油、用電需求逐漸提高,能源價格飛速成長;糧食層面受到氣候影響,產量下跌,又因疫情的因素,使得物流與運輸成本增加。疫情也使工廠無法正常生產運作,但需求卻逐漸恢復,形成有限的供應量與過多需求的局面,供需失衡引發斷鏈危機。

針對此次的漲勢洶洶的物價波動,中央銀行理事洪福聲表示,政府必須消減人民對於物價高漲的預期,一旦預期產生,廠商會將產品囤積不賣,待未來高價賣出,供給減少,需求不變時,價格就會自然上漲,屆時,原本的預期就會實現,消費者會搶著購買,而賣方會惜售,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更嚴重的物價攀升。

原物料價格攀升,專家呼籲民眾避免預期心理。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田邊好幫手、製圖/吳欣穎

這一波漲勢會持續到何時,有許多因素需要納入考量,政府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而面對這次萬物齊漲的物價波動,薪水卻趕不上通膨速度,民眾必須精打細算,才不會讓荷包跟著縮水。

 

延伸閱讀:

紙漿原料上漲 相關物價蠢蠢欲動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