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焦點

僑外生畢業的下一步?留台回國兩難抉擇

記者 謝郁賢、許貝婷、魏永源、張庭茹/採訪報導

來台求學且畢業的僑生跟外籍生 (以下簡稱僑外生),經過台灣的高等教育資源培育,對台灣的文化語言生活具一定程度的了解。依照目前台灣的法規,就讀期間的身分選擇,就開始影響到僑外生在台的權益;畢業後僑外生若想留台工作,也要經過「評點制」的審核。然而今年因為台灣疫情升級的影響,六月剛畢業的僑外生,要留台工作或歸國,都有兩難之處。

面臨疫情衝擊,今年的畢業生將來到人生抉擇的岔路,即歸國或回國。照片提供/黃洧勝

僑外生選擇大不同  身分認同及經濟皆為考量

隨著科技造成全球化,形成地域上的地球村,僑生跟外籍生在台灣歷史上的交流是綿延不斷的,台灣為吸引更多的國外學生來台灣就學,進入大學就讀的管道十分多元,僑外生比例也是呈上升的趨勢。在跟本地學生的競爭之下,僑外生能否適應台灣的教學模式和環境,本身就是一大課題。

境外生在108學年度前來台數都呈上升趨勢,109學年度因遇新冠肺炎而人數驟降。製圖/魏永源、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僑外生留台工作人數比較表。製圖/魏永源、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僑外生身分選擇背後,參雜身分認同跟經濟因素的考量。僑生及外籍生分別依據不同的法源,僑生是適用《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需「海外出生連續居留迄今,或連續居留海外六年以上,並取得僑居地居留證件回國就學之華裔學生」,其身分由僑委會認定;外籍生則需具有外國國籍且未曾有過中華民國國籍,於申請時不具僑生資格才可申請。後者在身分認定上,是依據《外國學生來台就學辦法》,並由各招生學校審查外國學生申請資格。

僑外生身分差異比較圖。製圖/魏永源、資料來源/台灣海外招生委員會
關鍵評論網編輯杜晉軒。攝影/魏永源

在「關鍵評論網」擔任編輯的杜晉軒,本身為馬來西亞人。他說明,在就學前或學生時期僑生與外籍生兩者權益才有比較大的落差。像是外籍生進入國立大學就讀,要給雙倍的學費;僑生無論是進國立或是私立大學,學費皆與台灣本地學生一致。但在畢業後若想留台工作,僑生和外籍生身分是沒有太大的差異的,最終都是為了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企業就業。

勞動部在107年修正《外國人停留居留及永久居留辦法》, 放寬僑外生畢業者的離境規定,僑外生畢業時,可以透過書面敘述說明自身理由,若核准通過,便可延期居留六個月,若延期期滿前有符合其規定標準(尋找工作事實或必須辦理事項),可以再申請延長一次,總延長居留期間最長為一年。而近期則因為疫情的關係,應屆畢業生返鄉或留台選擇更加困難,因為在工作職缺上,因為疫情嚴峻,而鮮少有職缺。

評點舊制薪資需達48K 僑外生:一類組很困難

雖然僑外生畢業後能夠申請延長居留,不過需憑「評點制」達標才得以留台。然評點制的設計初期不夠完善,單以聘僱薪資作為資格要求,導致很多人才無法留台。杜晉軒曾經歷過評點制度剛出來的時期(民國99年),他提及當時外國學生要留在台灣工作其實是困難的,當時政府規定外籍生要留在台灣工作,要找到底薪(最低薪資)至少新台幣4.8萬元的工作,對於一類組畢業的底薪標準是困難的。

杜晉軒提到,以往評點舊制有底薪限制,這會造成畢業生因為薪資的問題不斷延畢,或是找公司故意作假賬。而他當時則是再多念了兩年的研究所,之後申請評點制,才變得更為順利。他說,現在推出的評點配額新制,「相對來說就比較人性許多」。

勞動部為了積極留攬國外的技術性及專業性人才,引進多元人才,103年為僑外生修正「評點新制」,改以學歷、聘僱薪資、特殊專長、語言能力、他國成長經驗,及配合政府政策等八項審查標準制度。只要累積超過評點70點者,即可來台從事專門的技術型工作,而公告申請期間額滿,就不再核發。

近年在政府與僑外生的協商與爭取之下,已免除雇主的資本額及營業額限制,並放寬了工作經驗和薪資的限制。

政府的評點制八項審查標準制度。製圖/魏永源、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外國人在台工作服務網
迦南計畫創辦人楊冠義。攝影/魏永源

103年後台灣陸續推動的評點配額制計畫,採多元審核標準,僑外生留在台灣的人數也大幅增加。僑外生社群平台「迦南計畫」創辦人楊冠義,本身具有馬來西亞國籍。他親身見證台灣對於外國人來台工作,及對僑外生的留台待遇改善。經歷過評點制第一屆的楊冠義,現已取得台灣的永久居留證(應於合法連續居留五年,每年居住超過183日期滿,兩年內申請)。

楊冠義提及評點制的改善過程中,勞動部會體諒僑外生所面臨的困境,像是簡化雇主對外國人工作程序等。但他也提及,仍有企業無法理解聘僱僑外生所需要辦理的手續,所以會因為其非本國人身分,擔心語言不通,或是應聘程序繁複而直接拒絕 。

楊冠義認為,僑外生找工作對於評點制不了解,以及企業徵才對聘僱僑外生有疑惑時,亟須一個平台來解決釋疑。但評點制剛出來時,制度是不完善的,所以具馬來西亞國籍的他,便成立一個專為僑外生解決困惑的平台,加上他也是僑外生身分,更能體會理解僑生問題的本質。由於「迦南計畫」平台的努力,各界已重視到僑外生在評點制上的難處。

政策日益友善 語言為最大挑戰

今 (2021) 年年初,內政部移民署製發新式外國人口居留證,新式居留證與台灣人的身分證編排方式一致,讓外國人在台能擁有更便利的生活;然而此舉也造成舊有在台外國人在居留證更新後,在申請很多事務時,如報稅、薪資提領、保險等,都遇到許多問題。杜晉軒提醒,「雖然知道政府立意良善,可是希望政府未來在政策改變時,應要去做更多的整合」。

同年6月18日,立法院通過專法「外國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攬才專法)」修正案草案,使更多國際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修法重點包含放寬工作條件、鬆綁永居申請條件及期間在台年限、特定專業人才租稅優惠適用三年延長至五年等。曾協助過許多馬來西亞人留台就業,對此擁有豐富的經驗的楊冠義認為:「我覺得在申請過程,或是對於外國人的相關規定也越來越友善了」。

針對「僑外生」在台就業遇到最大的問題,楊冠義認為,根據他的觀察,台灣大部分的企業最擔心「語言」的部分。若企業找到的外國人擁有中英文溝通能力,毫無疑問地會相當歡迎,「但有大部分的專業人士、外國學生,他們通常只會英文,企業在這方面就會有所顧慮。」楊冠義說,大部分的企業也會擔心「文化差異」,是否導致外國人無法適應台灣的職場文化。

世新大學馬來西亞雙聯學生會透過舉辦各式活動,互相取暖。照片提供/黃偉俊

104人力銀行協理翁維薇也強調,最大的癥結在「中文溝通」,僑外生可能來自世界各國,中文程度不一,但工作實務卻是非常需要中文能力,如此便會阻礙工作機會。甚至是投履歷階段,也會碰到「語言轉換」的問題,因為人力銀行的介面大多是用中文,但在今年人力銀行已有「多語系平台」,也設有「外籍專區」,以提供僑外學生比較順暢、方便的服務。

因台灣突如其來爆發的疫情,畢業生只能參與線上畢業典禮。照片提供/周兆鴻

僑外生在台就業問題,隨著時代的演進,已不同於過往繁瑣、複雜。翁維薇提及,不管是對「求才」端,或是「求職」端的一些優勢。她強調,「人力銀行能與僑委會協力,在符合國內『評點制』的規範下,留住一些相關人才。」因此,人力銀行在今(2021)年已和僑委會合作,共同成立「全球僑台商人才平台」。

「全球僑台商人才平台」其中針對「企業」提供六大幫助,包括:刊登評估、智慧刊登、智慧選才、招募建議、免費性格常模、人事管理自動化;針對「僑外生」則是學生實習、求職精靈、個人品牌、履歷診療室、職涯診所。

諸如此類的求職資源,僑外生皆可遵循這些管道,更了解法規的詳細內容。對此,杜晉軒認為,無論是勞動力發展署,還是勞動部、移民署,這些機關多有提供一些諮詢方面的管道。「只是學弟妹們找工作時,有時沒看清楚法規上的程序,乃至於很多事都『伸手牌』。」他提醒,需事先做好功課,申請工作未必如想像中困難。

畢業僑外生們身著學士服拍照留念。照片提供/吳家慶

楊冠義表示,畢業生一定會遇到許多的挑戰,可能是在面試之後,才發現公司沒有達到實際的資本額,而不能雇用他們。「我們希望大家在畢業找工作前,先做好準備,先了解需要知道哪些相關規定。」事先了解政策,才能避免必須要在居留期限內回去自己國家的窘境。

畢業即失業,僑外生的下一步怎麼走?在不同國家就業,面臨的問題排山倒海。除了語言不同,當地文化也需要時間適應等,制度上的手續也需要處理。近年,台灣政府提出許多政策新制,若決定要留台就業,無可避免的需要仔細了解政策規範,才能獲得留台的門票。現今嚴謹的規範及評點制,造成畢業僑外生留台的兩難處境,如何招攬外國專業人才,留住喜愛台灣文化的僑外生,將是勞動部與僑外生繼續努力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