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曾SY 、葉馨婷/採訪報導
紮根台灣的緬甸文化在首都台北旁邊的新北市,有一處體現台灣多元文化的地方——住滿了緬甸人、緬甸華僑的中和華新街,別稱「緬甸街」。
根據研究指出,自緬甸上世紀80年代的軍事政變開始,大量退守至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緬甸人與華僑,其後遷移到台灣,並在中和地區的「華新街」起居生活。
他們在這裡開設餐廳、士多店及其他商鋪,承傳緬甸的飲食、衣著、宗教及生活文化。而這個社區,亦為不少緬甸人解決「鄉愁」的煩惱。
與台灣籍丈夫結婚、在台灣居住十數年的Aye Thu Mon Han,在這條街開設了一間社區中心,為在台緬甸人提供語言、臨時住宿、生活起居及旅遊資訊等服務。
Mon Han表示,中和華新街是一個讓台灣人與緬甸人交流的重要地方。她以前剛到台灣時,不時有人將緬甸誤認為泰國或其他地方。
她說,但現在越來越對緬甸更了解,更多人「來這邊喝奶茶、坐一下聊天,那就是緬甸文化」,Mon Han認為「台灣是一個很多元、很自由和民主的地方」。
而在緬甸街開設餐廳的緬甸人Daw Htay Htay則表示,緬甸街為她帶來穩定生意,讓她撫養家中幾名兒女長大成人,更稱台灣社會對他們「很包容」。
文化共融多元推廣 台灣獲國際認可
台灣的外來人口,在近20多年來躍升。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的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年底,台灣「新住民」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其他則為越南、印尼、港澳、菲律賓及緬甸等地方。
台灣的社會包容度及文化共融推廣,並非紙上談兵,甚至被西方社會系統性地高度認可。
西班牙比斯開省,早前推出一套新的城市評比架構「全球繁榮與包容城市指數」。他們認為,具競爭力的城市,除了仰賴經濟發展,更需要在照顧市民需求、提供良好生活環境等方面入手。
2019年,比斯開省頒發第一屆「全球繁榮與包容城市獎」(Prosperity and Inclusive City Seal and Awards, PICSA)。
台北市在全球113個城市中,獲得「空間包容」獎項的第1名;而在「永續發展行動」及「優質醫療服務」方面,則獲全球第6名。
這個獎項,會考慮當地的經濟繁榮(Prosperity)、社會包容度(Social Inclusion)、空間包容(Spatial Inclusion)程度,當中包括社會的多樣性及平等參與機會。
台北的共融程度,甚至遠超其他亞洲金融中心及經濟發達國,包括排名第46的新加坡及第39名的日本東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