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顧芷瑄、曾玉淳/採訪報導
基隆市防空洞的數量是全台之冠,而大部分的防空洞由於維護管理上的困難,都已上鎖,但仍有社區居民以及業者努力活化防空洞,讓民眾可以走入這條時光隧道,踏尋歷史足跡。
走進基隆市,幾乎隨處可見防空洞的身影,不管是在街道邊、學校、民宅後面,都能看到一個又一個的防空洞,因為過去戰爭的需求,基隆在日據時期大量建造了防空洞,在當時是戰爭指揮所,也是民眾的避難空間,成為軍事歷史上重要的一頁。
根據60年代基隆年鑑統計,基隆市共有682個防空洞,基隆市文安里里長李隆進說道,由於在日據時期,基隆是日本人軍事的重要地點,因此設置了許多防空洞,另外當地居民也會在住家後面的山坡,挖鑿小山洞,在空襲時避難使用,所以數量非常的多。
數量龐大的防空洞,讓負責管理的基隆市警察局面臨一大難題,現在並沒有戰爭避難的需求,加上維護的困難,因此大部份的防空洞是被上鎖的,民眾無法進入,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台大建築與城鄉所研究生林佩儀提到,防空洞的空間不好管理,現在大部分的單位,不管是警察局或是其他的處室,其實也都不太想要再使用防空洞做為防空、避難的場所,因此都以上鎖以及加裝鐵欄桿的方式處理。
雖然大多的防空洞是不能進入的,但也有社區里長與居民自發性的改造防空洞,像是文安里的「百年防空洞」。李隆進表示因為過去是社區中黑暗的角落,因此常有不良份子在裡面吸毒,釀成環境髒亂,甚至成為治安死角,便與社區居民討論加裝電燈,並掛上歷史照片以及文字解說,成為社區居民共同記憶的歷史廊道,也意外變成了文安里的觀光景點。
除了社區的活化之外,也有民眾將防空洞做為餐廳,讓客人可以在防空洞內用餐,伴隨岩石壁上的水滴,以及歷史氛圍,感受不一樣的基隆特色,但是防空洞餐廳老闆苗詡靖也說到,雖然客人會覺得在洞內用餐很新奇,但相對的防空洞其實不好照顧,環境潮濕、悶熱,下雨天岩壁上的水滴會更多。
然而,不同世代對防空洞也有著不一樣的感受,在戰爭結束後,防空洞未被上鎖前,成了許多在地基隆人童年時期的遊樂場,李隆進就分享到小時候常常和朋友在裡面玩捉迷藏,是地方居民共同的記憶。
林佩儀說,防空洞在還沒有上鎖之前,它是一個跟常民生活非常靠近的一個空間,民眾可以隨意地去使用它,去改變原本只是躲避空襲的功能,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在裡面很開心的玩樂。
基隆的防空洞除了連結著軍事戰爭之外,也有著在地人的童年記憶,然而不管是社區或是民眾的活化使用,都為防空洞揭開了黑暗神秘的面紗,成為基隆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痕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