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二手市集 創造弱勢員工新價值

記者 林宜臻、劉宥然採訪報導

木匠的家 二手商品來自民間

從中壢火車站下車後,從後站步行十分鐘,就能看到一間二手用品店家木匠的家。放眼望去,有著琳瑯滿目的商品,衣服、鞋子、碗筷、電子產品和書籍,而這全都是民眾不需要的二手物品。

二手用品店的商品琳瑯滿目。攝影/劉宥然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創立於1999年,以免費咖啡及免費英語教學起家,設立社區咖啡館,爾後又因為民眾捐獻的物資而成立公益二手店,透過再生、再製、再用的理念走上永續再利用之路。

木匠的家琳瑯滿目的商品。攝影/劉宥然

打造舒適環境 供弱勢工作機會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總幹事劉修榮說,店內雇用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弱勢族群,包含身障人士、原住民和單親媽媽。坐在維修區的電器維修師吳先生天生弱視,卻靠著一雙巧手和驚人的注意力修繕一台又一台的電器用品。

從台東來到中壢落腳的阿美姐,早年喪夫,帶著兩個孩子來到陌生的土地後遇到木匠的家提供弱勢族群工作機會。阿美姐說,店內的工作人員就像家人一樣,不僅相處融洽,更手把手教她生存下去的技能。

阿美姐正在整理物品、標上價格。攝影/劉宥然

結合永續環保和協助弱勢的宗旨,除了幫助「被社會遺忘的人」之外,也吸引不少志工前來幫助,促進社區發展。在木匠的家服務約半年的志工鄭先生表示,服務期間學習到很多東西,從原本不會組裝家具到現在能看著說明書完成,加上這裡的氣氛愉快,便長期往來。

結合二手家具 公益再進化

現代人汰舊換新的頻率高,因此木匠的家也回收大型家具,有些商品經過估價後會二手價賣出,而有些則拆解成木材,供民眾購買或是做成其他商品出售。

負責拆解的工人表示,沒有一個螺絲是沒有用的,每個都有它適合的地方。那些在其他地方被當成的垃圾,在這裡都能找到位置,都是一個寶。木匠的家營運二十餘年,雖然因為新冠肺炎而使咖啡廳暫緩營業,但二手店仍佇立於街上,隨時迎接民眾的到來。

木匠師傅也會將廢棄的木材製成送給孩童的兒童節禮物。攝影/林宜臻

 

延伸閱讀

垃圾變黃金 再生家具物美價廉

台灣再生紙使用率低 破除迷思為首要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