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散落海灘 海廢展現人類生活縮影

記者 江愷庭、莊欣霈/採訪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近日海軍敦睦艦隊已有30餘人確診,民眾紛紛戴上口罩。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未配戴口罩,違者最高可開罰台幣1萬5000元,並拒絕運載隨著疫情持續蔓延,海灘上竟也出現廢棄口罩,這是從前淨灘團體近乎沒遇過的現象,淨灘志工也表示,撿到不少口罩,醫療口罩或一般口罩皆有。

近日,海灘上出現不少廢棄口罩,相較於過去,這是罕見的海廢。照片提供 /一起手護台灣

配戴量日增 口罩現蹤各地海灘

日前,海洋委員會接獲不少淨灘團體通報,台灣各地海灘撿到廢棄口罩。海洋保護署副署長宋欣真表示,病毒存活的時間,依物品材質的不同,也有所差異,在銅板上僅可存活4小時,在口罩外層可達7天之久。

宋欣真指出,海洋廢棄物反映出人類的消費模式,因人人配戴口罩,口罩需求量變多,海灘自然也會看到廢棄口罩的蹤跡。

淨灘民眾低頭俯拾海灘上的垃圾。攝影/莊欣霈

海廢擬人化 搭配遊戲成教材

環保團隊RE-THINK也設計出「海廢圖鑑」,用7年來淨灘的經驗,整理101件指標性海廢,把龐雜的環保知識,轉化成有趣的互動網頁,透過幽默的介紹詞和連連看遊戲,讓大眾輕鬆認識海廢。RE-THINK創辦人黃之揚說明,「海廢是人類的終點」,人們生活中的物品,最終都會在海灘上被發現。

製作海廢圖鑑,是想藉由更活潑的方式,讓民眾不只是知道要撿垃圾、保護海洋,更應該因為認識海廢的起源及它造成的影響,而知道要從生活周遭做起,減少海廢產生。海廢圖鑑也已被多間國小運用,設計成教材或遊戲,海洋教育從小扎根,使孩子從中理解保育海洋的重要。

黃之揚表示,「海廢是人類的終點」,人們生活中的物品,最終都會在海灘上被發現。攝影/莊欣霈 

減用一次性餐具 淨灘認識海廢

近年來民眾環保意識提升,越來越多人參加淨灘活動,親身拾起海洋垃圾、認識海廢的種類。淨灘團體「一起手護台灣」創辦人Stacy也建議,減少海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備保溫杯、餐具,或餐盒,減少使用一次性器皿的機會。

Stacy表示,許多民眾帶著小孩一起淨灘,是一種很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親眼看到海洋上眾多的廢棄物,才能了解少用一次性餐具的意義。

近年來民眾環保意識提升,越來越多人參加淨灘活動,親身拾起海洋垃圾,認識海廢的種類。攝影/莊欣霈

 教育認識海廢 守護海洋你我有責

海廢不只是海灘上的垃圾,它更反映人類的日常生活;新冠疫情讓口罩成為我們的日常,口罩也變成海廢的一部分。雖然「海洋環保」議題已是老生常談,但身為海島的子民,除了淨灘及自帶環保餐具,更應從教育做起,讓大眾認識海廢與人的關係,才能真正保育海洋。

海廢不只是海灘上的垃圾,它更反映人類的日常生活。攝影/莊欣霈

 

延伸閱讀:

海灘遍布人為垃圾 塑膠碎片暗藏殺機

吸管回收價值低 海洋廢棄物排前三

海廢垃圾變黃金 活化環境最吸睛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