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回流 再造故鄉價值

記者 吳允芊、戴君伊、李品洋/採訪報導

近幾年,「青年返鄉」成為一大熱門話題,如此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及討論。

洪敬舒盡力為勞工爭取權益。照片提供/洪敬舒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洪敬舒說,年輕人會離開家鄉,可能是因為就學問題或家鄉就業機會有限,雖然離鄉不一定不好,到外地也可以增廣人脈、建立不一樣的人際網絡,但會造成人口外移現象不斷加劇。

青年返鄉的目的也很重要,如父母年事已高需回家鄉照顧、都市就業薪水不理想所以要自己創業,都是可能的因素,都市的推力如果強大,返鄉的情況也會增加。

面對人口總數縮減以及城鄉人口差距的問題,行政院分別在20185月及11月召開「地方創生會報」,訂定2019年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

教育部也在2017年開始實施「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將大專院校與區域做連結,培育能對在地發展有幫助的大學生。此計畫是藉由學生的學習與參與,讓大學生能受社會的重視。

遠足農場提供蝙蝠良好的棲息處。攝影/戴君伊

自讀書時期就在台北生活的陳琬婷,大學就讀屏東科技大學農業生產學系,畢業後,陳琬婷決定回到母親的故鄉金山,運用外公做礦產開發所留下來的土地重新發展。

陳琬婷表示,金山本來就有許多地瓜產業,因此她也選擇從種地瓜著手,轉型為休閒農場時,讓遊客們體驗挖地瓜。直到5年前,意外發現舊農舍有400多隻蝙蝠,讓陳琬婷又驚又喜,同時也想好好保護這些小生命。

對蝙蝠絲毫沒有想法的陳琬婷,請專家來做環境評估,漸漸和蝙蝠有了良好默契。陳琬婷說道,雖然人們對蝙蝠的刻板印象認為蝙蝠會吸血、對人類有害,不過其實在食物鏈及生態維持上,蝙蝠會幫忙吃掉對農作物不利的害蟲,對於陳琬婷來說「蝙蝠是農場的錦衣衛,她是蝙蝠的保母」。

陳琬婷從地瓜產業著手,一步一腳印慢慢經營。照片提供/陳琬婷

2018年底,陳琬婷才正式開始營運蝙蝠遠足農場,從2016年至今共經歷了五年的創業時間,她表示返鄉創業的人很團結,每個月北海創生青年知識論壇會集結各個創業家做自發性的聚會,透過聚會探討如何發展在地旅遊及擴大產業曝光度。

陳琬婷在創辦期間中,所遇到的困難不易解決,因金山地形特殊,時常下雨而缺乏陽光,又被眾多的梯田及兩座核電廠包圍,交通及氣候皆受到影響,導致農作物受限、大型觀光遊覽車無法抵達,極為不便。她也說道,時常忙到不可開交,在不擅長之處下足了功夫,為的就是要讓自己的產業不被阻撓。

農場內的農耕體驗區讓孩子可以親手體驗農耕。攝影/戴君伊

談到返鄉創業失敗的例子,這群有夢想卻失敗的創業者,只能先去尋找其他工作才能有穩定收入,但他們不放棄夢想,利用空閒時間回家鄉種田。陳琬婷說,除了與創業失敗者所種的農產品做結合,他們還可以趁農閒時間,到她的餐廳打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畢竟若單靠夢想鋪路,沒有合適的營運方式,夢想終究只是夢想。

陳琬婷勸告打算創業的青年,不要乾等政府補助,要主動獵取所想要的資源,努力不夠就要更加努力,不然遲早會被淘汰。經營農場所顧及到的面向是很多元的,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要學會反思。陳琬婷強調創業要有危機意識,努力找尋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從中找到創新的方法,並繼續學習。

蝙蝠每年過冬完都會再次回到遠足農場,讓陳琬婷感到很欣慰。照片提供/陳琬婷

洪敬舒也提及,創業資本和創業知識非常重要,有了知識才能界定創業的目標市場為何,是否能為自己以及家鄉帶來收益。創業是一項全面的事,除了資本外,更需顧及人力、業務、行政甚至是法律,如果都是創業者一人承擔,總有一天會累垮,洪敬舒認為政府應該要有更多元的機制去幫助想創業的青年們。

他舉例,在創業中遇到法律相關問題,政府可以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讓創業者能夠獲得專業的人員協助,對於想要創生或振興家鄉的青年都很有幫助。

「海歸」學子 培養新世代力量

根據教育部我國學生赴主要留學國家人數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青年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加,從15歲就到美國留學的柯秉佑發現,台灣青年出國留學,蔚為風潮至今已經好幾十年,然而卻從來沒有世界性的交流平台,讓散落各地的台灣學子能串聯對家鄉的情感。

我國學生赴主要留學國家留學簽證人數統計;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是近年許多台灣青年出國留學的首選。資料來源/教育部、製圖/龍俊佑

因此,當時人在美國的柯秉佑與在澳洲昆士蘭大學就讀的蘇韻縈一同創立了世界台灣學生會聯合總會(簡稱:世學聯),希望召海外學子歸國,一同參與各種公益計畫與活動,藉此增加海內外台灣學生相互交流、學習與發展的機會。

柯秉佑與蘇韻縈創辦世學聯,增加國內外學生交流機會。攝影/戴君伊

柯秉佑提到,因為台灣與海外的基本薪資實在相差太多,所以其實很多留學生選擇留在國外。但他仍然選擇在大學畢業後回到台灣,是因為有著一顆「愛台灣的心」,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為這塊寶島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因此,柯秉佑希望世學聯能配合政府的「鮭魚返鄉計畫」,凝聚海外留學生對於台灣的精神、創造學習的契機,讓台灣的年輕世代學會互相扶持,創造競爭力。

對於台灣與海外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柯秉佑認為,海外學生們在學習上很大方、不怕犯錯,但台灣學生也許是因為受儒家思想影響,做事要求按照規矩。

舉例來說,在美國,學生們可以隨意提問,即使問題很愚蠢、天馬行空,老師也都會盡可能解惑,同學也不會嘲笑。不過,在台灣,學生們都會怕丟臉而不敢在課堂上發問,長久下來,耽誤了整體學生對於新知的好奇與尋求解答的渴望。

世學聯舉辦創業講座供學子們參與。攝影/戴君伊

為了解決台灣學生在學習上的落差問題,柯秉佑帶領著世聯會從各地歸國、身懷不同絕技的幹部們,發起了「種子計畫」「衣錦還鄉計畫」這兩項公益活動,走入台灣的各個校園演講,分享世界各地的求學經驗與生活趣談,讓這些在台學生有機會看到外國文化、培養國際觀。

同時,世聯會幹部也設計課程教材,舉辦英文營隊,讓偏鄉孩子們更了解要如何用第二語言與他人溝通。柯秉佑始終相信,新世代青年持續的努力,有一天一定能夠讓台灣變得很不一樣。

學歷廢紙化 青貧窮忙成隱憂

「畢業即失業」一觀念深植於現代大學生心中。自1990年代經濟全球化開始,失業率逐年增加,尤其是青年失業人口比例占多數,在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青少年失業及就業困境加劇,「青貧世代」也因此而產生。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就業失業統計,受到畢業生投入職場的影響,今年七月的總失業率高達3.82%,而20至24歲的青少年失業率更是創下近11個月以來最高紀錄,來到了12.70 %。

我國20至24歲青年族群失業率沒有明顯下降。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製圖/龍俊佑

台灣經濟環境不友善,造成薪資低迷、物價高漲,使得青年即便大學畢業,有穩定的薪水,依舊無法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窮忙」現象令人擔憂。對此現象,柯秉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應該是出在台灣的教育體制,加上台灣家長習慣替孩子做決定,導致孩子沒有思考、規畫未來的能力,出社會後發現與所學有落差,形成一連串的失業問題。

黃聖閔在轉換跑道上投入很多心思。攝影/戴君伊

世聯會副會長蘇韻縈與西雅圖留學歸國的青年陳昱傑皆表示,台灣教育體制跟職場的銜接較為不足,建議青年要花一些時間好好沉澱自己,也可以到世界各地打工,增加國際觀,在了解自己的目標前,不要被年齡所侷限,急著念大學或追求高學歷

在網路上經營「古著服飾店」的老闆黃聖閔從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偶然中接觸到古著服飾,不久後便開始創業,將「古著服飾」結合「媒體」,不浪費在大學所學的技能。

黃聖閔認為,大學生埋頭苦讀並沒有問題,但實際踏入職場後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出了社會才會了解,但最重要的是,要如何適當的把所學轉換成職業上所需,期望青年不要荒廢在學業上所學的知識以及技能。

 

延伸閱讀:

【貧痕1】貧行台灣 人往哪裡漂?

青年創業不易 洞察市場是關鍵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