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與倫比的美麗:台灣街舞,你認識多少?

記者 朱家郁、梁愛群/採訪報導

饒舌樂搭配經典的爵士鼓,場上的舞者隨著忽快忽慢的節奏舞動,臉上布滿直流的汗水和沒有停過的笑容,是什麼堆砌了這一群人的自信心?

近十年來,漸漸在媒體上讀到台灣的街舞舞者贏得了國外比賽凱旋而歸,又是什麼讓街舞得以從普通的青少年次文化,晉升為揚名國際的重點娛樂?

音樂一放下,逐漸有舞者自行圍繞起舞。攝影/梁愛群
年紀較小的舞者在一旁獨自練舞,等待比賽。攝影/梁愛群
幼齡街舞學員許馥雅。攝影/梁愛群
學跳舞的孩子有變壞嗎?

從一群孩子在準備接下來比賽的玩鬧之中,遠遠就發現一張靦腆清秀的臉蛋。

今年13歲的許馥雅,在原來印象中都是男生 的霹靂舞(Breaking)圈子中格外顯眼;小小年紀的她舞齡已有五年,雖然最終沒有拿下兒童個人賽的冠亞寶座,但是面對勝敗,她依然以輕鬆開心的笑容示人。

「女生跳舞會因為比較沒有力氣而困難,所以基礎就要學好,後面才練得起來。」許馥雅的眼中閃爍著堅持,努力不懈的她期許,「現在的目標就是之後可以練到代表台灣,去參加青年奧運。」

13歲的許馥雅,在徵選中表演張力博得評審一笑。攝影/朱家郁

  • Breaking(又稱Breakdance,Breaking,舞者統稱為B-BOY、B-GIRL),是一種以個人風格為主的技巧性街舞舞種,也是北美街舞中最早的舞種。Breaking起源於美國70年代的布朗克斯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年紀較小的舞者在一旁獨自練舞,等待比賽。攝影/梁愛群

「以前感覺抽菸、混亂就是街舞的代名詞,直到我的孩子帶我們來認識這個環境,才知道,其實這和一般運動也沒什麼不一樣。」

比起看似光鮮亮麗的芭蕾舞和國標舞,對於大多數台灣家長來說,起源於街頭黑幫的街舞似乎不會是他們鼓勵孩子去嘗試的活動首選。

「想讓他去學其他才藝,但是他就不怎麼感興趣,反而聽到音樂會活蹦亂跳的樣子。」黃佳儀說,就和跳舞跑步一樣,來了才認識到這是一項很正當的運動。

站在家長的角度,看到孩子學舞之後變得自信、自律,反而不擔心他在課業上或是生活上的處境,對於街舞也逐漸改觀。

賽場周圍的觀眾觀賞看得目不轉睛。攝影/梁愛群
目標不斷的改變 眼光不斷的放遠
職業舞團TC成員簡嘉呈。照片來源/簡嘉呈

職業舞團TC成員簡嘉呈分享,學習舞蹈的初衷也許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被表面帥氣、看起來很酷等等的形象吸引。

「街舞對我來說就是生活一部份。」他說,以前對什麼事物都沒有特別地感興趣,直到開始認識街舞,才感覺找到自己的歸屬;雖然年僅十九歲,就已立身成為職業舞者的角色,簡嘉呈表示,即便擁有了另一個新的身分,還是得保持想要繼續突破挑戰的熱情,否則站在哪個厲害的位置都一樣,並不特別出色。

針對台灣街舞文化的現況,「我們缺乏的是競爭的感覺還有觀念的改變吧」他說,

雖然有因為嘻哈電視節目的大眾化而逐漸讓更多人認識和接受這個文化,但是對整個環境的改變來說還是在繼續推移。

簡嘉呈提到,2018年的青年奧運就已經正式加入街舞的項目,讓這個文化能站在國際的平台上大方表現,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台灣外的舞台上,驕傲地取得勝利。

職業舞者簡嘉呈現身年度賽事(Battle in Taoyuan),表現精湛。攝影/梁愛群

  • 嘻哈(Hip hop),是1970年代源自紐約市南布朗克斯與哈林區的非洲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間的一種邊緣性次文化,繼而發展壯大成為新興藝術型態。嘻哈類型包含饒舌、DJ、地板霹靂舞及塗鴉四大要素,而後衍生出節奏口技、嘻哈時裝、嘻哈俗俚語等次文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賽前海選中,場上少見的女性舞者賣力舞蹈。攝影/梁愛群
韓國評審到場solo,吸睛全場。攝影/梁愛群

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有豐富的資源、開放的思想,人們也能夠依照自己的喜惡來判斷和認知事物,然而我們就更能包容和欣賞他人嗎?當我們站在舞台下抬頭、甚至就在家巷外的街上,見那些激動跳舞地似乎要和音樂融為一體的人群,能否想像,對一件事情的堅持,可能帶給人多大的力量?

練習教室裡,看見青少年和幼年舞者對舞。攝影/朱家郁

 

街舞相關報導:

舞動新世代 亞洲街舞衝出世界

打破框架 霹靂舞進奧運

Posts created 2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