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佳頎、黃雅秀、王一德/採訪報導
角力是一項注重體能與技能的運動,在規定的時間內用技巧將對手摔倒來獲取勝利。位於新北市三峽的明德高中角力隊成立多年,是台灣角力項目中的一支勁旅,平時採用科學法的訓練,加上著重於選手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常在各大賽事中獲得不錯的成績,在今年的全中運也勇奪6面金牌。
角力隊科學化訓練奪金
角力的訓練需要許多層面並行,不管是體力、肌力還是技巧都很重要,但影響比賽最多的其實是選手的心理狀態。
明德高中角力隊隊長張仕諭表示,比賽時有許多觀眾觀看,在眾多目光注視下會感到緊張和壓力,導致發揮不如預期,使自己在全中運的成績僅有第三名 。
明德高中角力隊教練呂任鈞也表示,選手若因心理因素影響,有時只能發揮平時練習四成的實力,是輸掉比賽的關鍵。
因此,近年來明德高中為角力隊加開心理輔導的課程,讓學生進行冥想訓練,並於課後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商,呂任鈞說:「加入心理訓練後,選手成績真的有變好,比前年多拿下了兩面金牌。」而角力隊隊員葉家新也表示,透過心理訓練課程,可以使他們抗壓性變高,面對比賽時的關鍵時刻,更能沉著應付。
擁有二、三十年歷史的明德高中角力隊,不只有心理上的訓練,更改變以往土法煉鋼的訓練方式,採用科學訓練法。過去不會針對選手身體情況去做調整,導致選手的訓練量跟進步幅度不成正比,有時過量訓練還會造成運動傷害。
但科學式的訓練法會適時觀測選手心跳、監視選手身體狀況,讓他們身體不會有過量的負擔,同時達到一定的訓練效果。
詹耀揚:角力讓我更有勇氣
去年全中運奪下金牌的詹耀揚說:「接觸了角力讓自己更勇於去挑戰任何事情。」
家境不好的他從小不愛念書,知道在體育項目獲勝會有一筆不少的獎金後,毅然決然加入國中柔道隊,希望能在體育項目中習得一技之長,後來因角力與柔道差異不大,被教練找去參與了角力隊的訓練及比賽,練了一年就拿到不錯的成績,因此決定朝著角力項目發展。
國中畢業後,因為朋友的關係選擇進入明德高中角力隊,開始投入訓練後,幾乎每天都要做重訓,使得每天早上起床時會感到全身痠痛,但對他來說這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教育部訂下成績未達標準就要禁賽的規定,讓要同時兼顧專科項目和學業的他感到吃力,他更坦言:「投入角力後,最困難的是國、英、數要達到標準成績。」
對於角力技巧的練習,詹耀揚表示,教練示範動作時都覺得非常簡單,但換成自己實際操作,就沒辦法達到教練的要求,而且練習技巧時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可能讓對手受傷,因此練習不熟練的動作時就會緊張。
面對角力運動容易受傷的風險,他還是一路挺了過來,通過反覆的練習動作技巧,終於在全中運奪得佳績,最後詹耀揚自信地說:「下一個目標將是奪得總統盃的金牌!」
從選辦改為必辦項目 帶給選手更多舞台
角力在古代就已經是奧運會上的正式項目,而它在台灣不論是在北、中、南等地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前幾年由於角力運動只被全中運評為「選辦項目」,導致學校培訓意願降低,很多人偏向注重其他競技比賽,直到上一屆全中運將它改為「必辦項目」,才又重新受到注目。
由於近幾年角力運動,在國際上的成績逐漸進步,中華民國角力協會也因此透過這些亮眼的成績去和全中運爭取,將它由「選辦項目」改為「必辦項目」。安康高中角力教練李建復認為此舉使角力運動在國內有更好的發展,也讓年輕選手們有更多的舞台可以表現自己所學到的技巧,讓他們更有目標及動力。
「如果今年可以參加比賽,但因為不知道明年有沒有,可能就會少了一個目標。」呂任鈞表示, 角力運動能變為「必辦項目」除了讓教練群們覺得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更能讓選手們感到安心。加上很多年輕選手的家境都不是很好,透過參加比賽拿獎金,也是其中一個使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而對於角力運動未來的發展,李建復表示,如果能從基層(國中小、高中)來推廣,多增加基層訓練並且衝人數,便能帶來競爭力。「人多競爭就多,競爭出來的選手一定優秀。」
從小訓練角力的人,除了身體比別人好,心理素質也較為穩定,因為吃過苦,所以抗壓性高,因此這項運動曾被譽為「最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運動」。而近年來,不論男女皆對格鬥運動抱有憧憬,因此選手們未來除了可以繼續比賽擔任職業選手外,也能在健身房開班授課,推廣這項運動,讓更多人知道。
高強度體能運動 物理治療師的重要
角力是一項有許多肢體接觸的運動,比賽中會有大量衝撞、摔抱、纏腿等激烈動作。選手們在場上互相扭打,或者是被對手擒抱住往地板重摔,這種高度碰撞的運動對運動員的身體有很大的考驗,在比賽中受傷的機率也會提高,這時候就會需要物理治療師的協助,讓選手可以快速健康的回到戰場上。
物理治療師是運動員的守護者,要隨時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給予他們治療。運動治療師羅國峰表示,做為運動員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如發現運動員身體不適,會藉由姿勢評估找出問題,利用徒手治療、儀器治療等等,來減輕疲勞,讓運動員維持好的身體狀態。而治療師除了給予運動員身體上的幫助,也會給予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讓他們能在比賽過程中調適壓力。
2017年,中醫進駐世大運角力賽事,利用針灸、耳針等方式幫助選手舒緩肌肉扭傷和拉傷的不適感。由於西醫大部分需服用藥物,但近年來因「運動員使用禁藥」的話題備受關注,導致選手們不敢隨便吃藥,避免引發誤解,因此中醫透過針灸、耳針等等未使用藥物的療程,除了可以排除疑慮,效果也並不遜色。
對於「過度使用針灸或是耳針的治療方式」會不會無法達到藥物效用,物理治療師楊承翰認為,通常是運動員本身過度訓練或是長時間出賽,才會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復原,對於過度使用針灸是不會影響效用的。楊承翰也提到,在治療過程中可以中西醫合併,因為中西醫其實僅有少部分的衝突,如能利用兩者的專業來治療傷害,對運動員的恢復成效也是有更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