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紀志勳、吳昱德/採訪報導
世界紀錄保持人 少年出英雄
十九歲的青少年們,假日可能打工或是睡到自然醒。然而,在同樣是19歲的滑輪溜冰選手蕭秉昇身上,早已獲得多次世界冠軍的頭銜,甚至還保持著世界紀錄的榮耀。對於其他19歲青少年來說,可能才在就讀大學或是正要投入職場,在社會上起步。但是,蕭秉昇卻已經在規劃退休後的計劃--卸下直排輪鞋,轉為在滑輪溜冰背後輔助選手的角色。
光榮背後 無法治癒的職業傷害
假日的早晨,蕭秉昇已經在校園裡排好二十個角標,換上直排輪鞋,準備一天的自主訓練了。即使在酷熱的天氣,蕭秉昇仍不會缺席自我訓練,無數次的來回衝刺,每一次的練習對他來說,都是下次比賽進步的養分。
指著脊椎,腳踝的傷疤,從小到大的練習,早已讓年紀輕輕的蕭秉昇傷痕累累,這些永久的職業傷害,對他造成了不小的負擔,甚至必須做出退休的規劃。兩年後的他,將不再是滑輪溜冰選手,而是希望擔任指導小小選手的角色,不願意再有選手像他一樣受到職業傷害的摧殘。
需國家支持 做選手最強力後盾
相較於棒球,羽毛球等較多人關注的項目,滑輪溜冰在台灣是個相對冷門的項目,由於大眾的關注較少,自然經費就會有限,即使是滑輪溜冰也有著很高的奪牌率。但每一次出國比賽,選手都必須自掏腰包,多年下來,這些費用,訓練器材,雇用教練等經費,對於選手來說是個沈重的負擔。
根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的國光獎金辦法,獲得奧運金牌能夠得到最高的1200萬獎金,而依獎牌的等級,金額會逐漸減少,如果是青年奧運項目的金牌,僅能從國家領取獎章。
培育一個選手,必須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若是國家提供的資源不足,奪牌後的獎勵又不足支撐選手的開銷,又怎能期盼會有選手能夠在國際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