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關靜儀、李子盈/採訪報導
在台灣,不少民間團體或學校單位都推廣生命教育,透過活動或是課程讓學生從中探討其意義,生命教育是否要落實為學校獨立課程也是推動者關注的問題之一。
雖然教育部一直都在推廣生命教育,但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陳進隆認為,為了讓孩童從小建立正向的生命觀,並在學生時期接觸到相關知識,教育部應該將生命教育落實為一門獨立課程,讓學生在課堂中更理解生命的意義。
對此,私立穀保家商輔導老師高國義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生命教育不適合成為一堂獨立的課程,它必須融入在各個科目當中。他舉例,英文老師若在課程內容提到與生命教育有關的重點,該老師可以透過這個重點講述相關的內容,這樣學生能較容易理解其意義,而不是變成一堂強制學習的課程。
對於該不該把生命教育落實為一堂獨立的課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陳錫琦表示,要把生命教育變為一堂課是有困難的,因為這需要考量很多因素,但他認為生命教育可以透過選修制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他也說明,以現在台灣國內教育政策的走向,與其要求學生有專業養成、競爭力,生命教育課程發展更需要被重視。
除了透過課程的授課,推動者認為家庭教育環境也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生命教育不能單靠課程的力量,家長有著更大的責任,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會影響孩子的想法。因此,推動者認為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為自己和孩子創造正向的生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