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龍俊佑、張書豪、林宛臻/採訪報導
台灣近幾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重視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觀念開始在台灣紮根。其中,建造公共建築物因其占地面積大,對當地生態帶來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發展出綠建築的概念。在建造前,同時考量生態環境評估,選擇對土地及自然最好的方式建造,以利永續發展。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即是綠建築代表之一,該館透過書面方式回覆,建造時採用鋼建材及木建材來建造,並減少建材的使用量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且回收雨水再利用,可降低水資源的浪費;周邊保有的草木溪流,讓民眾可以親近大自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許閔揚說,建商在建築的設計過程中,秉持著對環境友善的觀念,以綠建築標章為目標建造;建商尚在施工階段中可以先申請「候選綠建築證書」,得到證書後就可以確保建造完成後可得到綠建築標章。他補充,建商也可在建造完成後直接申請綠建築標章。
建商以綠建築標章為目標建造建築,政府也會給予獎勵。許閔揚表示,如果建商在綠建築標章的評定,如生態多樣性、基地保水、二氧化碳減量,得到一定的評分,就可以獲得容積率的優惠,增加建物面積。
許閔揚進一步補充,政府目前有與台灣建築中心及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合作,受理候選綠建築證書與綠建築標章的申請,並由單位內的228位專業人員進行資格評定。
住宅建築方面,許閔揚表示,目前的公共住宅也有綠建築公宅,且大部分公宅都優先採用綠建築的標準來建造。根據台北市政府都市開發局官網資料,今年完工的興隆公共住宅,就有獲得綠建築標章。
許閔揚表示,台灣推廣、發展綠建築或提供專業技術課程的部門不在少數,其中以台灣建築中心為主要的推手。
不過,除了台灣內政部建研所的綠建築標章,許閔揚分享,國際上也有認證綠建築的組織及評估系統,例如美國綠建築評議會LEED,或是加拿大天然資源部GBTool,而且台灣也有獲得國際認證的綠建築,如台北市中正區的台電大樓,就在今年獲得LEED最高等級的白金級認證。
許閔揚也提及,從去年開始,台灣的綠建築認證也向國外發展,搭配台灣的新南向政策,目前實施兩種制度,一種是依據當地國家的標準去評定,另一種是若該國沒有設立標準,就會依據台灣的標準去評定,將台灣的綠建築認證制度推向國際。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
發展綠建築評估系統 台灣亞洲第一
民國79年英國提出世界第一部綠建築評估系統(BREEAM)後, 88年台灣也發展出世界第四個、亞洲第一個獨立的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而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截至100年,全球正式擁有綠建築評估系統的國家已達26國,而已成立或正在籌組綠建築相關協會的國家已達89國。
92年,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為四大範疇,制定出評定綠建築的九大共用指標,作為政府評估綠建築的準則。內政部建研所也針對不同的適用對象制定綠建築評估手冊,手冊區分為基本型、住宿類、廠房類、舊建築改善類、社區類等五大類;如商業區屬社區類,需經過生物多樣性指標、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的評定。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副研究員徐虎嘯指出,每個人對綠建築的看法不一,但唯有綠建築標章認證是政府認可的綠建築。
根據上面圖表,前者強調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減緩地球氣候暖化;後者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越好,將有益於土壤微生物活動,能改善土壤活性,達到維護建築基地內之自然生態環境平衡。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
降低碳排放量 建築產業環境須改變
今年的台中花卉博覽會,位在后里區森林園區內的「四口之家」頻頻傳來捷報,不僅獲得了107年倫敦設計獎銀獎的肯定,也獲紐約設計獎銀獎之殊榮,為台中花博更增話題性,更為台灣的發展綠建築產業建構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彭康健表示,四口之家所受國際大獎認定的原因,均以落實對環境友善與對人友善兩大設計概念為主,也是現今在環境被嚴重破壞後,建築在環保的要求下,建築業要追求的重要因素。
但此成功個案要帶動台灣建築的生態卻不容易。木構造本身在構築技術上沒問題,但相關的法令,如消防、保險、維護等配套,卻有很多不足與限制。木造建築須留意治蟻防潮,台灣卻不像國外打開報紙就能看到一堆治蟻防潮等房屋維護相關廣告。而且,若採用多層次石木結構基材工法(CTL),其造價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的。
就目前台灣發展綠建築遇上最大之挑戰,彭康健解釋,除了綠建材的開發與使用外,也需要行政單位立法來鼓勵綠建築的建構,像建築師的設計專業酬金、補助綠建築的申請作業費、綠建築的工程補助、綠建築購屋貸款利率補貼或減免房屋稅、綠建築保險利率優惠等。
彭康健進一步說明,有上述誘因,才能讓建築師及建築業提高興建綠建築的意願,購屋者也會更樂於購置綠建築。還有在建築相關法規中,對建築物環境負荷的規定要加強,才能有效壓低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比例。
至於台灣在發展綠建築上還可以從哪些面向來著手、改善,以期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彭康健分析,要改變台灣建築90%以上均以鋼筋混凝土為主的情勢實在不容易,但是,若從三個方面著手應該會有很多優勢。
彭康健提出三個面向,首先從行政立法開始,提升綠建築獎勵與補助;再者,從教育著手,專業建築師要有綠建築概念,讓綠建築成為建築設計的習慣,而建築師也有教育業主採用綠建築的責任。最後則回歸到市場機制,降稅及擴大量產,壓低綠建築成品價格,民眾才樂於使用、購置。
彭康健表示,建築產業貢獻超過24%的二氧化碳,這還不包括是因採用鋼筋混凝土建造,與沒有考慮建築物理環境的建築所使用空調而產生二氧化碳的比例。若建築產業可以改善整體結構,台灣是很有機會發展綠建築,降低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