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校安問題蔓延 維安行動百密一疏

記者 蔡宛芝、陳冠勳、吳思妮、黃芮蓁/採訪報導

 近年全球驚傳多起校園攻擊事件,校園已不再是溫馨安全的學習之地。民國106年底,發生在台灣的台大潑酸事件,至今年二月底美國佛州校園槍擊案等,持凶器進入校內的大規模慘案,使得校安問題受到矚目。撇除槍枝入侵校園,校安問題包羅萬象,酒駕、買賣吸食毒品、校園霸凌、性騷擾、幫派等,各樣事件層出不窮。

學生就學的校園本該是安全的環境,卻處處暗藏危機。攝影/吳思妮
學生轟趴用大麻 追根嬉皮文化

 以民風較為自由的美國大學生為例,社團和娛樂活動佔據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兄弟會、周末派對、舞會,都是習以為常的社交文化,而這些聚會則是學生們取得藥物的方法之一。

就讀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鄭薇說:「因為加州大麻合法,所以有時候我們去朋友家,有的人常常在抽大麻,如果不能接受的話就不要靠近,有人問你要不要抽,就要學會說不。」

製圖/吳思妮

藥物使用追朔至西元1960~1970年代,二戰過後的美國掀起一股「嬉皮文化」,透過音樂唱出當時年輕人對自由的渴望,他們期待脫離束縛,用偏激異於常理的行為模式,表現對社會現況的不滿。從一開始的哼哼唱唱,演變成後來的龐克樂;為了徹底擺脫枷鎖,嬉皮文化多了「迷幻」元素,嬉皮士透過迷幻藥讓自己達到忘情的境界,而這股風潮席捲數十萬美國青年男女。

為了遏止藥物濫用的問題,美國政府開始掃蕩毒品。但吸毒者的需求加上時代演進,毒品問題依舊存在。法條設立迫使原料供應商消失,走私生意隨之興起,墨西哥毒梟因地理位置優勢,加上規模過於龐大難以控管,便大舉入侵美國市場,就算美墨邊境設立圍牆,也難以遏止走私販猖獗。

美國部分州大麻合法化,導致校園吸毒問題更加氾濫。資料來源/pixabay

由於文化影響加上法條對於毒品和成癮藥物的管制寬鬆,與台灣相較之下,藥品取得容易許多,漸漸的美國民眾對於毒品已經不像過去那般排斥;不久後將毒品「除罪化」的聲浪又起,若將管制藥品由政府端提供,不僅可較有效的控制數量,還能成為另一筆收入。

自民國107年初,美國已有六州通過大麻合法販賣及使用,只要年滿21歲的公民就可吸食。而大麻從禁止,到開放醫療用途使用,至今日大麻合法化,美國青少年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接受度也大幅提高。

校園危機百百種 安全意識太薄弱

相較於國外的組織型犯罪跟幫派暴力,台灣較常見的是外人入侵校園的傷害事件。以北投女童割喉案為例,姓兇嫌翻入國小校園內,隨機殺害留校學習的女童。

台灣校園曾經為了開放空間讓社區居民自由活動,倡導拆除圍牆,只用小型植栽圍繞校園四周,但是發生了多起入侵事件,又讓人們回到過去支持校園不開放政策。

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教育政策中心主任任懷鳴認為,築高圍牆真的能實質提升校園安全,「這個嫌犯並不是說特別針對文化國小,有什麼仇所以他要去尋仇,他就是純粹一個情緒的發洩,加上剛好那個圍牆很低很容易進去,所以如果圍牆很高,他很有可能會覺得是個障礙就不進去了。」

然而,政治大學國際事務院副院長黃奎博並不認同此做法,他認為問題不在牆而是在意圖,從意願上嚇阻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建牆只是消極治標不治本的作法。

對於法定無行為能力的高中以下學生,容易因為沒有能力反抗而遭兇手殺害,至於二十歲以上的大學生,雖然較具有自我保護意識,但大多數則因為情感問題引起糾紛。如去年年底,世新大學發生的學長刺殺學妹事件,引起社會譁然,在世新大學任教十多年的行政管理學系教授葉一璋則表示,會請專業輔導員輔導男學生並評估狀況,若有需要,將啟動隔離或建議休學等措施。

製圖/黃芮蓁
學務創新人力取代教官 換湯不換藥

從戒嚴至解嚴,教官一直存在台灣校園,成為人們心中維護學校安全的指標,但近年來教育部擬定讓教官全面推出校園的政策,使得民眾不得不憂心,未來取代教官位置的教職員,是否能發揮相同的保護作用?台北市教育局明訂校園安全為學務處的責任範圍,對此,北一女生輔組長翁豪將表示,這些人以後叫做學務創新人力,那這些學務創新人力從現在開始受訓招聘,基本上現在就是一個教官的位子換一個學務創新人力去轉換。而只要經過合格受訓、曾具有學務工作兩年經驗者,則達到學務創新人力的基本門檻。

針對有關人力素質的問題,翁豪將對此回應,其實校園大部分的學務創新人力,都是由退伍軍人轉任,所以實質上創新人力就是換個名字的教官,但這只是一個政治用的話語,不用對此感到太擔心。

校仿國外自由教育 高科技替代人力

再多的防禦都抵擋不過人心的算計,提倡自由自律、適性發展的聲浪四起,若將西式教育引進台灣,全面解除髮禁、脫掉制服束縛、讓學生可自由選擇在家自習,是否能還給台灣校園一席安全之地?

黃奎博認為,西方給你的是工具讓你學好怎麼用,台灣是教你最後結果,以找到工作至上。所以當西方的價值觀放到東方,對我們來說衝擊蠻大的,容易忽略了台灣的傳統價值。面對有些大學校園已將感應設備搬入校園,取代傳統的警衛人力,藉此在理想範圍內,確保進入校園的皆是該校學生。

校園安全守門員,以高科技替代人力。攝影/吳思妮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科長陳宗智則認為,高科技使用當然很好,但若在經費允許的狀況之下,可以有警衛巡邏會較妥當,起碼會有一點嚇阻作用。而若是卡片遺失,被校外人士撿走刷卡進去,這種狀況該如何預防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除了感應磁扣、學生證靠卡入校之外,紅外線感應、人臉掃描,甚至是指紋辨識,都被列入未來科技結合校園安全的新趨勢。不論何者,翁豪將強調,保護措施皆為防範作用,一切應從教育人心做起,才能有效治本。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