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主義下的自殺共和國──韓國社會文化

記者 林欣穎、武承翰、黃宇綸、商嘉瑨/採訪報導

外表看似光鮮亮麗的韓國,除了從飲酒文化看出其複雜的社會結構,韓國的自殺率也是值得探討的主題。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統計,韓國在17個會員國內,已連續蟬聯13年「自殺率之冠」,更被笑稱為「自殺共和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韓國自殺率高居不下?政府是否有解套措施?一切得從45年前,政府扶植國內大財閥開始說起......

大財閥根深蒂固 組織架構難以翻轉

世新大學通識中心講師張少文表示,民國63年,韓國總統朴正熙宣布首要政策是「先經濟發展,後國家統一」,並頒布了《重化工宣言》,開始大力扶植國內大財閥,時間長達17年,中小企業逐漸萎縮。民國69年,韓國總統全斗煥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對大財閥實施管制政策,同時向台灣學習扶植中小企業,但仍然無法取得平衡。中小企業成為大財閥的下包,商業利潤相當有限,導致「大者恆大,小者恆小」,大財閥依然快速壯大。

直到民國86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韓國也深受影響,許多昔日稱為「韓國經濟支柱」的大財閥紛紛破產倒閉;民國87年,韓國總統金大中頒布《大規模業務互換》政策,讓大財閥旗下的同行業公司進行合併重組,彼此互換業務,解決重複投資和業務範圍過大的問題,但大財閥在韓國經濟中的地位並無動搖。張少文指出,三星集團的營業額甚至高達韓國總GDP的四分之一,直言「韓國社會就是大欺小、強凌弱、眾暴寡」,難以改變現今的架構。

韓國政府大力扶植財閥,讓現今大欺小的組織架構難以翻轉,世新大學通識中心講師張少文指出,三星集團的營業額甚至高達韓國總GDP的四分之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共享資源,作者螺钉
一秒都不能落後! 只為取得「終身保障」

面對大財閥壟斷大多市場的前提,進入大企業上班自然成為了韓國年輕學子的目標。張少文說明,韓國前十大企業給出的薪資條件相當優渥,凡是掛上「SKY」大學(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的頭銜,只要工作認真、態度積極、不犯錯,基本上都有終身保障,表現傑出甚至可被派遣到海外擔任店長,薪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張少文表示,韓國大財閥彼此形成共識,畫出了一條明確且相當清楚的界限,讓所有的學生爭破頭想要進入SKY大學,「因為大家都想要有一份終身保障」。

進入大企業的前提是進入名校,這讓韓國的補習班蔚為風潮。張少文表示,韓國大多數的父母願意付出大把的金錢,讓孩子接受魔鬼般的訓練,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目的就是要擠進名校,取得終身保障。但求過心切的狀況,反而導致韓國學子讀書壓力過大,甚至有「四上五下」的規則,即「如果想考上名校,一天只能睡4小時,睡5個小時以上,你就沒希望了」,如此高壓的環境讓不少韓國青少年紛紛走向自殺這條路。

「在韓國,你不補習就是放棄上大學」來台就讀大學的韓籍學生김다원(金茶園)說明,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入名校就讀,從小就開始補習,學習各種才藝,甚至出國學習語言,因為英文只是基本,一定要有第二甚至第三外語能力才夠具有競爭力,在韓國人心中,普遍認為,「進入名校才能找到好工作」,更成為學生心中唯一的目標,對他們來說,「若沒考好大學修學能力測驗,人生就毀了。」

韓國社會高度競爭  「菁英主義」造就自殺共和國

根據OECD民國105年的資料統計,南韓已連續13年自殺率位居首位,每10萬人就有26.5人自殺,平均每天有37人自殺,「甚至每40分鐘就有民眾走向尋死」,讓韓國有「自殺共和國」之稱號。此外,根據韓國青少年政策研究院的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想自殺的原因,有高達三成五是因學業成績不理想。韓國的經濟問題、學業壓力問題,甚至高齡化社會,都是造成自殺率居高不下的主因。

來台就讀大學的韓籍學生김나율(金奈律)表示,韓國的菁英文化,讓學生產生巨大的壓力,「每個人都想要當上第一名,對自我的要求非常高,但對自我的評價卻很低」,因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不斷地要與他人比較。金奈律說明,生活在韓國需要有足夠的抗壓性,在校園中競爭就已經相當激烈,何況是未來踏入職場,直言「放假都沒看到小孩在公園玩耍,都在補習班唸書、寫作業。」

為了擺脫「自殺共和國」的汙名,韓國總理文在寅決定將「降低自殺率」納入國家百大政策,投入近百億韓元預算,預防各地想自殺的人,設立24小時防止自殺諮詢專線、針對全韓國的精神健康福祉中心進行自殺者家屬的定期諮詢聚會,進行心理治療,解決自殺問題,盼在民國111年前,將每10萬人的自殺率下降到20人以下。

大財閥彼此間形成共識,劃出非名校不錄用的清楚界線,國內學生競爭激烈,「因為大家都想要有一份終身保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共享資源,作者Chris 73
大相逕庭的辦公室文化 四緣決定能否成為「自己人」

每個畢業的大學生,都即將要進入職場,但在韓國,職場上要注意的眉眉角角也不少。

「服從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曾赴韓國工作的Erin(化名)表示,韓國辦公室文化與台灣大相逕庭,韓國職場不容下屬質疑高層的決策,只能接受指令,沒有商討的空間。此外,每天上班需要比規定的上班時間更早到,更不能比主管還早下班,下班後也可能被迫與主管聚會應酬;難以推辭的聚餐加上早到晚退的習慣與絕對服從的思考方式,成為韓國另類的職場文化。

張少文表示,要在職場受人照顧,這「四緣」相當重要,分別是血緣、地緣、學緣及師緣。對於韓國財閥體系來說,幾乎都以家族事業走向進行經營,血緣的影響力不可否認;地緣是以地區來照顧後輩,在台灣就比較少見,但對大多數韓國人而言,地緣是一個認定「我們是不是自己人」的標準;在韓國各大企業裡,都會有校友會,甚至會舉辦特定的「學緣」俱樂部,這時候「有沒有拿同一張畢業證書」,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若上下屬為師徒關係,「師緣」的連結能夠讓下屬受到更多的照顧。

大財閥畫下的界線,讓韓國菁英主義的思想根深蒂固,在高度競爭下,無論在校園或是職場,都有因達不到目標,選擇輕生的案例,讓韓國的自殺率居高不下,甚至蟬聯了13年的冠軍,而如何釋放壓力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韓國政府雖做出承諾,將在民國111年降低自殺率,編列上百億預算於防治自殺,不過國民壓力問題仍然難解,在社會菁英風氣根深蒂固的狀態下,如何有效防止國內的高自殺率,將考驗著執政團隊的智慧。

韓國的菁英文化,導致「每個人都想要當上第一名」,對自我的要求非常高,但對自我的評價卻很低,甚至有高達3成5的學生,因學業成績不理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