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芮昕、孔祥智/台北報導
目前台灣,因一例一休而造成物價上漲,但薪資卻沒有跟進調漲,根據最新的求職網站調查,不少民眾成了「月光族」,更有6成的民眾表示每天花銷不敢超過200元,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會理財真的很重要。
跟著大衛巴哈玩轉「拿鐵因子」
金融顧問兼作家的大衛·巴哈,提出了「拿鐵因子」的概念。「拿鐵因子」是指人們每天生活中如買杯咖啡般可有可無的習慣性支出。而有人計算過,以星巴克為基準,拿鐵一杯30美元,一週三杯90美元,一年下來就是4320美元,10年就是4萬3千多美元。而如果你把這些可有可無的錢,放在年報酬率為10%的投資組合中,我們以台灣手搖杯均價50台幣來計算,40年後,就可以積攢將近1000萬台幣。想想看有多少人可以擁有千萬的積蓄在退休的時刻呢?
手搖杯=「拿鐵因子」
而在台灣,手搖杯飲料盛行,在捷運裡10個人當中就會有約一半以上的民眾手裡拿著一杯手搖杯飲料,而這些手搖杯飲料就是台灣大多數民眾的「拿鐵因子」。
根據2015年潤利艾克曼市調中心對民眾喝手搖杯之習慣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1%的民眾一個月內至少會喝手搖飲料一次,每周都會喝手搖飲料的民眾22%,其中以每周喝1到2杯的民眾最多,約15%,而有2%民眾是一天一杯手搖杯。
不光如此,台灣飲料店業的營業額,呈逐年上升趨勢,預期2017年將突破500億新台幣。這表明民眾願意購買手搖杯的意願上漲,況且手搖杯的價格平均都是銅板價,佔所得之比很低,常被人忽略,衝動消費的機率很大,因此這也是經濟學家大衛巴哈所強調的另一重點-時間;他也曾說過:「時間複利的威力很驚人,千萬別忽略身邊點點滴滴的小錢。」而「手搖杯飲料」、「拿鐵」不一定是所有人的「拿鐵因子」,找到自己的「拿鐵因子」才是關鍵。
台灣夯儲蓄但卻忽視了理財
根據內政部主計處的統計,台灣的國民儲蓄率較高,且整體呈上升趨勢,而國民投資率偏低,且逐年下降。表明民眾相較於投資,更願意存錢。而據拿鐵因子的理論,若能將每日省下的錢用於高報酬率的投資,則可獲得更多的財富。
民眾對「拿鐵因子」信心不高
民眾王女士表示:「假如我每天想喝咖啡我就會喝,萬一活到30歲然後就死掉了,那我有那些財富也沒用,所以我現在想消費就應該消費,而不是為了未來的財富,等你死了如果有很多錢,那還是要分給大家,大家還會為了分財產而吵架。」
民眾羅先生也說道:「我是覺得我們現在也不能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假如說你現在雖然省下來,萬一未來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或者你自己出現了什麼變故之類的,導致你現在存這筆錢到未來也是沒有什麼用,那還不如現在把錢及時花掉。」而民眾張先生則認為,儲蓄與消費要折中,過猶不及,需在之中尋找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