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竹藝突破框架 走出全新《竹跡》

記者 劉頤、郭宣暄/台北報導

台灣竹子產量並非最大宗,品質卻是首屈一指,加上手工藝人才濟濟,進而產出相當多的竹藝品,未來除了手工製作也期望量產,藝術及實用並重,將美學帶入生活。

文藝復興 台灣竹藝引領世界

竹子在過去日常生活與產業都佔有一席之地,更是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許耿修主任表示,台灣是全球前三大的產竹地區,高產量且種類豐富,竹加工技術產業更是引領世界,而竹工藝文化也有很悠久的歷史。希望藉由這次的展覽來向國內推廣竹藝,且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長年致力於工藝文化推廣、工藝產業扶植,每年都有優良工藝品的年度評鑑來鼓勵優秀的創作者。

清・王慕蘭《外山竹月》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

《竹跡》展覽主要分為三個部份,竹藝術創作的精神、竹纖維創作的細膩度、以及竹融入生活的當代設計,展場則以清朝詩人王慕蘭《外山竹月》這首詩的意境為主軸,將詩中所描述的深山之月穿透竹林的氛圍再現於展場之中。而展品則邀請到日本當代竹藝師本田聖流以及中臣一,作品皆表現日本職人縝密的工藝技巧,還有法國裝置藝術家 Laurent Martin-Lo 呈現出竹藝品的曲線,藝術創作家用手部肌肉、心靈與竹對話,創作出細膩富有靈魂的作品。

展場設計成竹林的風貌,如《外山竹月》竹林間皎潔明月透出光芒一般。攝影/劉頤

 

法國裝置藝術家 Laurent Martin-Lo 作品隨著光線變化,呈現出竹藝品的曲線與張力。攝影/劉頤

時間鎖進竹纖維 賦予竹藝新生命

竹藝品同時也是環保意識的展現,竹編使竹子的壽命延長,加上相關單位的推廣,有越來越多人願意開始學習竹編,竹編初學者 Esir 說:「因為我剛開始學竹編,這個展覽是我盼望已久,國際以及台灣的作品都很完整的呈現,佈置及區塊介紹也很完整,對一個竹編初學者來說,多樣貌的竹藝品是很好的激勵,畢竟要成為一位專業的工藝師,非常的不簡單。」

竹編的前置作業繁複,竹材需去青、剖竹與抽絲,相當耗工。攝影/劉頤

 

竹編技法多變,其中一種以經緯縱橫交錯方式編製而成。攝影/劉頤

 

活用竹編製法,將生硬的竹材構成線條疏密分布的竹藝夜燈。攝影/劉頤

走過悠悠歲月 渴望再現竹藝光彩

竹藝由早期滿足農、漁、牧、獵,生活中的各種需求,走過器物的悠悠歲月,到了近代經濟的繁榮,竹藝展現了手藝繁複細緻的技巧,將實用主義提升至工藝鑑賞的竹編與竹雕藝術的領域。近年來重視生態與環保,世界上許多國家給予竹木在裝置及建築的期待與可能性,期望未來環保兼具美觀及實用性的竹藝品能更加普及。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