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沛婍、黃俊翔/台北報導
繼 2012 年台北暗殺星奪下英雄聯盟世界冠軍,近期閃電狼以直落二佳績獲得 IEM 2017 世界冠軍,台灣電競雖有亮眼的成績單,但目前政府對電競選手的保障卻不盡完善。
電競正名 困難重重
台灣電競選手為國爭光,背後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談及正名的可能性,體育署發布「電子競技納為體育運動合適性評估報告」表示:電競如欲與體育結合,必須符合教育意義,才有推廣的可能性,而且電競所需的資源不易在學校做教學,這也成為電競列為運動項目最大阻力之一。
退役選手尹洵(Bolt)表示:「電競比賽雖不像籃球、棒球般激烈,但在賽中所耗費的體力、戰術,與球類運動項目都是不盡相同的。」他認為這些特點都是使電競能列為運動項目的依據。
積極擬案推動 仍需各部門協助
立法委員吳志揚則表明:「電競選手與運動選手非常相似,都有職涯轉銜的疑慮,必須當專業運動產業保護,因此有正名的必要。」而吳志揚也與多位委員連署提出「運動產業發展第四條條文修正草案條例」,欲將電子競技納入職業運動,目前這項修正草案也已經通過立法院一讀的程序。
電競產業帶動可觀的經濟產值,2015《英雄聯盟》世界大賽擁有 3.34 億的不重複玩家觀看,但台灣在電競選手正名這條路上還須努力。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主任林玫君認為:「電競正名為運動項目並非不可行,只是體育署目前的教育理念與電競操作的模式較不相同,如果交由其他單位例如文化部推動的話,或許會較容易執行正名。」
台灣電子競技在國際上已有不錯的發展,名列全球第十在亞洲更是第四名的成績,但對選手的保障政府還需聯合各相關部門,一起改善目前的現況。才能算是真正支持這塊新興產業,讓台灣電競能成為貨真價實的「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