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紹齊、柯欣妤/文山報導
經歷 921 大地震後,文山區以景華公園作為該行政區大型避難場所。然而,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文山中隊長陳俊豪表示,一個行政區只有一個防災公園有點不足。
救災非靠消防局 應各局處統合
陳俊豪表示,一旦災害發生,政府就會立刻投入資源應變,包含災民登記、乾糧發放、臨時收容等都是防災公園的基本功能,但是他也坦言,災難不能只靠消防局,各局處都要發揮功用統合救災,且一個行政區只有一個防災公園稍嫌不足。
防災公園與一般公園差異:維生功能
北市府於今年 2 月提出「台北市防災公園精進計畫」,明確定義各種避難場所,例如景華防災公園屬於 1 公頃以上,列入短期收容場所,能夠提供災民收容、醫療運輸中繼站。一般公園與防災公園都屬於災害避難場域,但是差異在於防災公園具有「維生功能」,可以提供災民短期維持生活所需以及安全維護管理。
日本防災意識強 以臨海公園為例
陳俊豪介紹,日本東京的臨海防災公園在興建時就已經規劃防災功能,台灣卻是在 921 大地震之後才將已興建的公園劃設為防災公園,台灣應該提升防災意識。
忠順自辦災害應變 距景華距離遠
忠順里距離景華公園有一段距離,發生災害時根本不可能立刻疏散至景華公園,忠順里長曾寧旖表示,該里若發生災害就會立刻自組災害應變小組,不過景華公園有大量政府資源,一般能提供大量的物資以及場地,若發生重大災害,社區無法提供相對應避難,就會協助里民前往景華公園。
優先開設學校少 資源分配恐不均
不過曾寧旖也說,台北市除了預定的防災公園,也會利用學校作為臨時避難場所,例如較近的萬興國小就是優先開設學校之一。文山區地形多山,翻開台北市疏散避難地圖,僅有景華防災公園,搭配景興國中小與萬興國小作為防災優先開設學校,讓人擔憂若未來發生重大災害政府資源分配上恐會不均。
疏散距離應是優先考量
未來若政府加設防災避難場所,應考量鄰里與避難場所的距離以及便利性,讓民眾面臨災害逃生時更加順暢,而非因為距離讓民眾增加逃生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