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的動物,常因活動空間不足、不需自己覓食與缺乏躲避天敵的機會,而無法發揮原有的活動力,容易反應遲頓、環境適應力降低,甚至脾氣暴躁、鬱鬱寡歡。有鑑於此,各國許多園區都會進行「動物行為豐富化研究」,透過飼養環境的改善,及取食過程多樣性,讓動物表現出野生的自然行為,靈活敏捷,還能增進生育機率。你知道動物園內的台灣黑熊也會得憂鬱症嗎?為了讓飼養寵物的民眾,關心牠們的心靈健康,台北市立動物園二十三日邀請加州太平洋大學教授Richard Tenaza博士主講「為動物生活找創意」,與大家分享如何利用創意道具,讓圈養中的動物,生活更有樂趣。 在全球各地研究動物行為的生態專家Richard Tenaza博士認為,只要給予動物,刺激其發揮獨特天賦的道具,就能兼具實用性和生活趣味,例如讓駝羊磨爪用的木栓,對牠而言,不但舒適且具功能性。Richard Tenaza說,動物和兒童一樣,都喜愛玩具,飼養貓狗的民眾,最好能準備給寵物玩耍的房間,提供可讓牠撕、咬、摔的發洩玩具,另外會動的遙控玩具,也能激發牠們的挑戰心。狗兒對聲音尤其敏感度高,家裡播放悅耳的音樂,可幫助牠們放鬆及穩定情緒。他也發現,貓科動物都喜歡「貓薄荷葉」這種植物的氣味,連動物園的獅子,也愛在貓薄荷葉叢中打滾,養貓的飼主可居家栽種,做個貼心的貓主人。動物園義工吳敏惠說明,之前園方為治療憂鬱症的台灣黑熊,餵食人員把蜂蜜灌進岩壁上的凹洞,讓牠想盡辦法摳蜂蜜來享用,增加取食樂趣及成就感,再加上藥物搭配,成效良好。推廣組輔導員程禮怡表示,這次的「世界動物園展」,引進許多國外動物園的創意點子,針對不同動物的習性,給予適當的設施,並在部分展示區旁設置模擬道具,讓民眾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