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宗讓講座由口傳系邀請了美國學者法蘭克‧丹斯(Frank E﹒X﹒Dance)於一日上午在世新大學大禮堂A201舉行首場「媒介的根源﹕從牙牙學語到網際網路」,就傳播定義的釐清、傳播的口語理論、傳播的演進歷程,讓大家對傳播的根源有所了解。法蘭克‧丹斯是國際傳播學會(ICA)及國家傳播協會(NCA)前理事長。口傳系副教授游梓翔說,法蘭克‧丹斯不只是國際知名的傳播權威,也是他的大學老師。這場以一般聽眾為對象的英文講座,由游梓翔教授做翻譯,以便師生能夠清楚了解內容。座談中,丹斯首先以媒介一詞作定義介紹,然後以Power point方式介紹歷年來與傳播有關的科技發明演進。科技發達改變人類傳播的方式,丹斯不時以自己與家庭為例,說明科技的發達所帶來的影響。丹斯強調口語是一切媒介的根源,人類說話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自小嬰兒出生發出的第一聲哭聲,就是一種自然語言人類先天的口語與後天的語言環境結合,造就了不同的口語文化。人的語言是內在思考的一種表徵,人類藉著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丹斯博士表示,人類能夠說話是一個奇蹟,因為可以說話,才能把自己內心的的感受確實的表達出來,進而與人分享,這使得人和人之間能夠溝通,建立更親祕的關係。傳播讓人們產生聯繫,讓人們可以分享交流內在的思維模式。媒介的傳播模式改變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也影響了人們的「認知」(noesis)。如現在的數位網路世界,一個人在連接上網路的時候,往往無法處在穩定的思緒裡,常常超出原本預定的時間。利用電子郵件收發E-mail,網際網路提供了無遠弗屆的空間,使人跟人之間的傳播更為快速便利,加強了聯繫的功能。在新科技出現後,就會有一段舊媒介與新媒介的轉換期。由於科技如此發達,他表示未來是難以預測最後會中有人問丹斯名字的意思是否與舞蹈相符時,他則以跳舞姿勢回答,場內聽眾頓時笑語喧譁。游梓翔說,身為傳播理論家的丹斯在整個學術生涯中,目標是建構一套奠基性、統整性的傳播大型理論,適用於解釋所有媒介,因此一直以來都在從事研究工作。丹斯的另兩場演講分別是四日下午四時至五時,於國父紀念館演講廳,主題為「組織發言人制勝之道」﹔六日上午十時至十二時,於世新大禮堂A201,主題為「傳播教學在二十一世紀必須存在的理由」,他於今日離台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