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冠宏、葉修宏/ 台北報導
民國 104 年 11 月於東京舉辦的 Google 亞太區域媒體發布會中,Google 以「機器學習的魔法」為題,分享未來機器學習將如何影響智慧生活的型態;而今年 5 月 Google 則針對旗下翻譯系統進行大幅改版,正式啟用全新的 Google 神經機器翻譯系統,取代傳統的翻譯系統,谷歌公司宣稱這將為 Google 翻譯減少 55% 到 85% 的錯誤率。
除了系統的全面改版外,Google 翻譯也針對軟體進行功能升級,其中包括中文的即時鏡頭翻譯與全新的一鍵翻譯功能,全面提升圖像與文字的翻譯品質與體驗效能,而離線翻譯正式登陸 ios 系統後,幫助更多用戶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跨越語言隔閡。
從傳統的翻譯機、線上網路翻譯系統,到現在幾乎人手一支手機就能夠使用 App 進行即時翻譯,智慧生活似乎不再只是電影中的場景,而成為真實的社會實踐。東吳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歐冠宇指出,自動口譯與圖片翻譯的功能為社會生活帶來了方便性,但也有可能造成科技依賴,使得人們學習外文的意願降低,反而不利於對其他民族、文化的認識。科技確實可以對人際關係的短期互動產生幫助 ,但要建立長期的互動並了解他國的文化精神,仍須仰賴長期人際間的直接交流。
而針對翻譯系統自動學習模式會不會造成機器取代編譯的情況,世新大學英文學系學生郭育辰認為,機器翻譯很難取代人的創意,並且不太可能隨時跟上流行的語彙資訊,因此專業編譯仍有其獨特價值。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學生王維則表示,目前應該不用太過擔心,畢竟機器還沒有辦法在字面上表達原文所要表達的完整意義與風格,仍而儘管如此,外文專業的學生仍應該要更加積極地培養自己的實力,以應付未來挑戰。
歐冠宇指出,由於具備外文能力的人數越來越多,造成編譯工作的惡性削價競爭情況十分嚴重,若是未來智能翻譯能夠更為精確,將可能造成對編譯人才專業能力的要求提升,使得編譯者需要具備更高深的語言編輯能力,反而可以使未來編譯人才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歐冠宇表示,儘管機器學習的應用愈來愈普遍,但仍然無法百分之百取代人的價值,讓機器學會自主地學習,是幫助人們可以把精力更專注於重要的內容上,而不是取代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