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唯琪、沈奕萱/台北報導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早期是軍法處看守所,曾關押許多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近年來,園區致力於還原看守所、軍事法庭的建築,並持續地舉辦白色恐怖時期政治犯看守所復原展,這個園區不僅見證台灣邁向民主的所經歷的歷史痕跡,也是教育民眾重視人權的好場域之一。
政府期許以仁愛之心教化政治犯
在白色恐怖時期,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是一個對政治犯進行羈押、起訴、監禁的場所,這些政治犯被稱為「受難者」。政府將這些受難者關在當時的仁愛樓看守所中,仁愛樓是目前景美人權文化園區主要修復的場所,也是復原展中最不能錯過的景點,導覽員洪麗君表示,仁愛樓的名字的由來,是政府希望以博愛之仁的心態,去教化那些一時走偏的政治犯,因此才以此命名。
看守所分兩區 照片復原和建築復原
這個看守所復原展主要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以當時保存的照片以及文件來介紹歷史的展覽,另一個是仁愛樓看守所的建築復原。民眾在觀看過照片文件後,能夠更瞭解相關史實,也能親臨現場,感受到當時的氛圍,其中有多個展廳,都提到了關於外役的相關故事。外役是指那些被判刑後,表現良好並留在看守所中工作的受難者。其中,在醫務室擔任外役的醫生陳中統為了讓國際知道台灣有政治犯,在幫受難者看診時,會悄悄另外抄寫一份病例表,將資料傳出去,使名單傳至國際,引發許多國際團體積極營救台灣的政治犯,並且向台灣政府施壓,要求公開審判政治犯,造成後來的美麗島事件開放記者席。
未來園區將陸續舉辦各式展覽
目前仁愛樓的復原只進行了一部分,未來將會陸續的開放參觀,除了白色恐怖時期政治犯看守所復原展,園區也會定期舉辦特定主題的展覽,如今年七月的白色恐怖時期受難的醫師展。洪麗君表示,未來還會邀請當時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和民眾進行對談,讓民眾能更深入的了解台灣民主進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