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氣候交替,有些人會出現身體過敏或皮膚乾燥、紅腫等問題,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王筱涵提及,常見的皮膚病較常發生在冬令轉換的時節。
氣溫下降會讓皮膚的新陳代謝能力減緩,而皮膚的出油量下降,代表皮膚表面的油脂保護層變薄,含水能力減少,造成皮膚病發作。王筱涵指出,冬季用很熱的熱水洗澡,將會過度清洗身上僅存的皮脂,導致缺脂性皮膚炎發生,而缺脂性皮膚炎常發生於老年人的身體下肢及乾性膚質的皮膚疾病患者。
對於乾燥性皮膚炎的治療原則,王筱涵說明,保養品必須以乳液(霜)、嬰兒油、凡士林以補充皮膚的油脂,尤其在沐浴完後立即塗抹使用,以輕拍或冰敷患部取代搔抓,以免引起更嚴重的發炎,不建議泡澡及使用肥皂清潔,穿著衣物方面則為棉質取代毛料衣物,讓皮膚的刺激降至最低;異位性皮膚炎也是換季時刻常出現的皮膚問題之一,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伴隨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疾病,較容易發生在有過敏體質的孩童身上。
針對年齡層與不同膚質的保養方式,王筱涵建議,老年人的皮膚較容易流失水分與油脂,因此一星期內只需盥洗三至四次即可,對於痘肌與油性肌避免選擇較油的清潔產品;女性選擇保養品時,也注意波尿酸屬性多為水分,擦拭後還需多一層乳液保濕。
屬於混合肌膚質的黃姓民眾表示,換季期間皮膚常出現脫皮與長粉刺等問題,所以洗面乳大部分選擇多重修復型,盥洗後臉部必會擦拭化妝水與乳液作為交叉保養,身體部份則擦拭乳液做為基本保濕與保油的方式,盥洗溫度為溫水,因溫度偏熱則會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等不適狀況。她說,瞭解自身膚質與不適的原因,應尋求皮膚科醫師並且避免自行利用偏方反而將造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