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針下的陪伴-糖尿病的簡介及預防
據2019年衛生福利部數據統計,全台糖尿病的人口目前為230萬人,相當於全台灣有百分之11的人口是糖尿病的病友,本篇報導內有病患在罹病過後心理及生理的改變,以及醫師建議來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完整內文據2019年衛生福利部數據統計,全台糖尿病的人口目前為230萬人,相當於全台灣有百分之11的人口是糖尿病的病友,本篇報導內有病患在罹病過後心理及生理的改變,以及醫師建議來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完整內文台灣地狹人稠,真的適合騎自行車嗎?政府積極鋪設自行車專用道路,但由於專用道與人行道重疊,時常會發生行人與自行車爭道的現象。究竟台灣的自行車族目前面臨怎樣的困擾?政府又該如何改善民眾對於自行車的看法呢?
完整內文過去政府為了「漢化原住民」而制定的《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不知不覺成了原住民學生被迫接受的「福利」,更得面臨外界排山倒海的質疑聲浪。當被謾罵聲蓋過的同時,故事中的角色也有話想說。
完整內文因台灣防疫有成,正當台灣疫情緩和之際,境外移入確診者抗疫心路歷程,社區、醫院與航空業如何配合政府便肩作戰一同做好防疫呢?究竟過程中發生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完整內文在臺灣,七成縣市均設有偏鄉學校,儘管國民教育普及、政府也投資資源和經費,仍有多數偏鄉的孩童,面臨「沒有老師」、「師資不穩」的困境,同時「老師您會不會回來?」也是偏鄉學生心中的疑問。
完整內文台灣目前回收系統不完善,導致塑膠袋無法以價制量,也無法處這些使用過的塑膠帶。擔心造成民怨、造成市場不公,這些都是政府不輕易採取更積極作法考量的因素,德國限塑政策實施一年後每人平均減少使用44個塑膠袋,成功減少一半使用量,且德國將近一半的民眾願意全面減塑,他們怎麼做到的?
完整內文我們與塑膠袋分手這條路已經走了近19年,其中歷經3次法規的修訂,在民生經濟與環境保育間不停拉扯,至今仍無法減少塑膠袋使用量,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塑膠袋回收率僅達9%,大部分的塑膠袋最後都當成一般垃圾處理。導致我們無法有效減少、塑膠袋無法被回收的最大阻礙究竟是什麼?我們既捨不掉也需要塑膠袋,那又該如何重新思考「限塑」概念?
完整內文1959年塑膠袋問世,為人類帶來更便利的生活,塑膠袋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超過一甲子歲月,我們已經習慣它的存在並大量使用,輕如羽毛的塑膠袋不僅在我們生活軌跡中,逐漸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也為地球帶來一場窒息的污染浪潮。台灣於107年擴大實施限塑政策,以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為主(以下使用減袋說明),擴大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營業場所。兩年過去了,塑膠袋真的減少使用了嗎?
完整內文民國83年四一〇教改聯盟提出「廣設高中、大學」口號,民國85年教育部頒布「八十六學年度教育部遴選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核准附設專科部實施辦法」,鼓勵辦學績優的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自此,台灣開始廣設大學,目的是為了讓人人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近年來少子化問題浮現,讓一些位在非都會區的私立大專院校掀起一股停辦浪潮。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