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子宜、柯懿捷、陳俊希、楊采璇/採訪報導
台灣特有蝶類夸父璀灰蝶幼蟲專以台灣水青岡新芽為食,惟近年氣候變遷嚴峻,季節混亂導致樹木發芽期提早,幼蟲孵化無芽可吃而死亡。此外,棲地乾燥化和人為砍伐,亦嚴重影響台灣水青岡數量,連帶造成夸父璀灰蝶生存困境。為使台灣特有珍稀物種得以繁衍,政府與民間積極展開棲地保育,維持生長範圍,同時推廣保育觀念,期能建立全民共識,常保自然環境永續。
珍稀植物 面臨威脅
台灣水青岡又名台灣山毛櫸,為冰河時期孑遺植物,屬於台灣特有種,分佈於台灣東北部海拔1000至2500公尺霧林帶中。1988年,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為《文化資產保護法》(下稱文資法)珍貴稀有植物,並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保育紅皮書易危物種。
孑遺植物:指某一地質年代很普遍或非常多樣化的生物群或類群,後來幾乎滅絕,現僅殘留的個別分子或此現象。
資料來源/陳子英 |
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陳子英研究台灣水青岡二十餘年,他指出,氣候暖化使植被上移,目前台灣水青岡皆生長於山頂和稜線上。未來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植被可能持續向高海拔區域生長,台灣水青岡將因缺乏生存空間,以及無法適應過高的溫度,而瀕臨滅絕。陳子英直言,一個生態系可能會受到氣候變遷短暫時間的衝擊,然相較於台灣水青岡的存活,依靠其新芽維生的夸父璀灰蝶幼蟲將更趨危險。
氣候變遷 擾亂生態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與演化組教授徐堉峰致力蝴蝶研究多年,亦為夸父璀灰蝶的發現者及命名者。他指出夸父璀灰蝶幼蟲為專食性物種,須仰賴台灣水青岡新芽為食,幼蟲於每年三、四月孵化時,需與台灣水青岡每年發新芽時機相互配合,此等植物隨著時間而表現出相對應的生長規律稱為「物候」,幼蟲須完美搭配物候方得以羽化成蝶。
然而,英國研究已發現,溫度每升高1度,許多樹木發芽期將提早5至7天。徐堉峰認為,氣候變遷對夸父璀灰蝶確有影響,目前研究發現約140種蝶蛾類幼蟲寄生於台灣水青岡上,其中五分之一為專食性昆蟲。但氣候暖化使得雜食性昆蟲繁殖數量變多,並與夸父璀灰蝶競爭台灣水青岡的少數新芽,成為威脅生存的害蟲。
徐堉峰亦指出,氣候暖化除了氣溫升高外,也引起整體環境乾燥化。台灣水青岡林的特徵是每一層樹林下,皆另有一層玉山箭竹,玉山箭竹的地下莖能夠抓緊土壤,做為緩衝層,讓水分保持在地面上。倘若環境過於乾燥,將導致玉山箭竹因缺乏水分死亡,而土壤缺乏緩衝層則會加劇水分蒸發,致使台灣水青岡林乾燥而亡。
此外,極端氣候也對夸父璀灰蝶造成影響,徐堉峰表示,極端氣候使其變得不可預測,暖化導致台灣水青岡物候混亂,每棵樹發芽時間不一致,將造成蟲卵無法精準預測孵化時間,幼蟲孵化後無新芽可食便會死亡。面對夸父璀灰蝶數量遞減,徐堉峰坦言,未來會持續監測台灣水青岡及夸父璀灰蝶的生長情況,儘管無法有效掌握氣候變遷,但對於復育仍抱持樂觀態度。
商業利益 侵害物種
夸父璀灰蝶數量遞減的主因不僅是氣候危害,也與不當捕捉有關,由於夸父璀灰蝶外型亮麗,雄蝶翅面有著如藍天般燦爛的金屬光澤,必將誘發標本買賣問題。徐堉峰表示,蝴蝶標本完整性決定了標本價格,翅膀稍微有破損就會失去價值。然而,台灣現有水青岡林皆列入保留區中,人們無法輕易進入捕捉。他直指,夸父璀灰蝶在梅雨季過後會產卵於枝條上,過去即曾有民眾竟直接砍伐台灣水青岡樹枝,將枝條上的蟲卵帶回孵化,以製作完整的蝴蝶標本。
徐堉峰坦言,捕捉幾隻蝴蝶回去製成標本,對整體生態影響並不大,但民眾將樹枝砍斷後,傷口容易受真菌感染,導致樹木死亡。如今現存的台灣水青岡林已不多,若受到人為破壞或天災影響,數量將持續銳減,更加不利於蝴蝶生存。
昆蟲保育通常著重在棲地保育,徐堉峰指出,台灣水青岡受到台灣及日本植物研究界重視,目前陳子英團隊已著手進行促進種子發芽率、擴大台灣水青岡面積等措施。他期望,未來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對台灣水青岡進行監測,唯有從棲地保育出發,才能真正保護台灣的生態體系。
研發繁殖種苗 遷地移植復育
「保持住棲地,那就什麼都在。」台灣水青岡做為夸父璀灰蝶的唯一寄主植物,徐堉峰表示,若台灣水青岡消失,夸父璀灰蝶將因缺乏食物,最終必定走上滅絕一途。
隨著台灣水青岡植群向上遷移,如今接近到稜線一帶,已無充裕的生長之地。根據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林奐宇的未來氣候模擬研究顯示,若全球持續暖化,台灣水青岡至本世紀末的適存度,最終只會剩下7%的環境,能支持台灣水青岡的生長。
除了嚴峻的氣候影響,台灣水青岡種子不利儲存也是瀕危的原因之一。根據《冰河孑遺台灣夏綠林—台灣水青岡》一書指出,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於2006年至2008年,曾於台北總所培育實生苗,由於台灣水青岡種子耐乾旱性較差,不利長期儲藏,每十年就必須汰換種子庫存,因此無法以儲藏種子作為復育之方式。
面對種子無法成為主要復育方式的困境,林業署已於1992年設立「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並在2009年推動為期三年的《台灣水青岡森林生物多樣性調查及保育機制之研究計畫》,內容包含進行棲地調查、保種實驗、苗圃移植,並在苗圃中進行繁殖實驗,以繁殖、扦插、高壓等技術,在蘭台、出水溪等苗圃培育出種苗,再移植至翠峰步道等地擴張。
陳子英表示,計畫實施期間,林業署會定期與專家學者,透過內部保育平台聯繫;林業署負責擬定未來研究及復育計畫,而專家學者則依據計畫實施的可行性提供建議,期盼能夠將復育台灣水青岡的效益最大化。
三年的研究計畫為台灣水青岡奠下復育的穩固基礎,使台灣水青岡的生長得以延續。2022年,林業署持續推行先前計畫,透過人為搬家為台灣水青岡找尋更適合且易於監控的地方種植,進行遷地保存。林業署野生物保育科科長高雋說明,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水青岡一共移植了370棵,成功生長341棵,存活率大約92%。
為保存台灣水青岡,最立即且有效的方法即是持續推動保育行動。按林業署發布的《插天山自然保留區管理維護計畫》規定,為確保台灣水青岡之生長狀態,目前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太平山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下稱山毛櫸步道)皆實施遊客容納量管制,透過人數限流的方式,守護台灣水青岡的生態資源。談及未來是否有更全面保育台灣水青岡的措施,高雋表示,林業署將持續研究苗圃的人工繁殖技術,幫助台灣水青岡「搬家」,盡全力拓展台灣水青岡的生長範圍。
推廣保育觀念 向下扎根傳承
保育的原則是適度保存,並妥善利用。陳子英指出,若要妥善發揮台灣水青岡的林木價值,並向大眾推廣保育觀念,鋪設山毛櫸步道是最好的做法,如此可讓更多民眾走進山林,了解它們的保育價值。
另一方面,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下稱蝶會)多次針對夸父璀灰蝶,舉辦山毛櫸步道走訪,進行蝶類的導覽與實地踏勘。蝶會志工李家茜分享,過去在台灣水青岡間看到夸父璀灰蝶飛舞的驚喜,同時也感慨,當前牠們面臨的棲地危機,讓她決心持續擔任志工,推廣蝶蛾類保育教育。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理事長張榮華表示,蝶會集結喜愛蝴蝶的志工們,經歷3到5年的培訓,從認識蝶類開始,到能辨別每一種蝴蝶,再到能獨自上山做蝶類研究,並整理研究數據加以分析,進而呼籲政府採取保育措施,抑或舉辦保育教育活動。
除定期舉辦蝴蝶步道導覽及公開的蝶類保育推廣,蝶會更活用研究資料,出版多本讀物、圖鑑與貼紙等。張榮華進一步分享,2023年蝶會與出版社合作,出版雙語童書《小灰蝶找保鑣:虎灰蝶的故事》,將研究資料轉譯成親民的讀本,成為教導保育觀念的教材,讓生態保育觀念普及大眾。
「首先吸收新的志工,再來教育下一代。」張榮華說明,蝶會四大宗旨為「研究」、「保育」、「教育」、「推廣」。若要達成四大宗旨,蝶會的自主研究人力極為重要,唯有不斷募集志工、壯大蝶會,才能以組織的力量激發貢獻,將保育觀念傳承下去。
蝶會致力將生態環境留給下一代,張榮華坦言,他們凝聚「想為現況做點什麼」的初衷,目標即為讓每個人都能加入保育蝶類的行列。從看似遙遠的蝶類及林木保育,到更進一步的特有種、生態系復育,他們試圖拉近大眾與其之間的距離,從而建立下一代的生態保育觀念並向下扎根,為未來的自然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維繫這對同為台灣特有物種:夸父璀灰蝶與台灣水青岡,得以永續繁衍綿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