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確網路使用 避免過度沉迷社群媒體

記者 謝語萱、李鉞珍、林柏維/採訪報導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全球各國針對「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造成的影響」紛紛提出應對措施。2024年1月,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簽署法案,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同年9月,澳洲總理宣布跟進,將重新規範使用社群媒體的最低年齡。對此,如何有效協助青少年正確使用數位媒體、提升媒體素養,已成為當前重要的公共議題。

立法禁止 防不勝防

在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青少年的手機使用時間大幅提升,東森電視數位媒體事業部經理何柏均表示,青少年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從社群媒體中迅速取得訊息、發表想法、進行學習、交友及娛樂等。他也針對美國佛羅里達州及澳洲政府陸續推出的限制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法案,認為完全禁止青少年使用社群並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反而促使青少年轉向其他網路平台,難以真正遏止他們接觸不同媒介的行為。

何柏均補充,即使政策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他們依然會尋找其他網路平台。他舉例,近期流行的「ROBLOX」電玩遊戲,已成為全新的社群平台,在遊玩過程中,能夠與他人對話、建立聊天室等,已然成為國小學生,甚至是幼稚園兒童交流的工具。

沉溺於虛擬的電玩世界,容易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示意圖。攝影/林柏維

竹林中學教務主任李海菁提到,即使成立法案限制青少年,實施效力也相當有限,且在實行層面仍有許多挑戰。她舉例,註冊社群帳號時即便用戶年齡有限制,但青少年若填入與實際不符的年紀,仍可以不受限的操作社群平台。李海菁強調,一昧的控制不會有好的效果,應該讓青少年在合理的使用範圍内成長,她也指出,法規的作用更多是「威懾」,實際減少青少年的使用頻率才是治本的方法。

青少年普遍使用社群媒體做為資訊主要來源,示意圖。攝影/林柏維

健康與自主 宜取平衡

隨著全球逐漸加強對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規範,台灣是否跟進引發討論。前法務部部長曾勇夫表示,雖然台灣目前缺乏類似立法的聲音,但隨著國際潮流不斷變動,加上社會需求的提升,仍可能會出現相關提案。他也坦言,台灣在推動此類法案時,需獲得強大民意支持和國會共識,而現階段國會內部尚未形成共識,所以近幾年並不會出現這種法案。

曾勇夫認為,立法應在保護青少年健康與言論自由間取得平衡。他指出,法律具有限制自由的作用,因此應審慎考慮其影響,以免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不必要的約束。然而,立法能有效減少過度依賴或網路成癮等問題,社會對此的支持度將可能提高。

此外,立法的推動進度與執政黨的政策取向有著密切的相關。曾勇夫強調,若執政黨積極關注此議題,推動速度將會加快。而現階段台灣執政黨對青少年社群媒體使用的立法尚未有明確的關注,因此預計短期內推動相關法案的機會不大。 

生活無所不在 成為隱形枷鎖

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使青少年能輕易接觸最新資訊與多元文化,李海菁提到,目前的環境造成青少年對社群媒體過度依賴,無論是追蹤潮流、發表動態,或是參與討論,社群媒體逐漸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形成生活中的隱形束縛。許多青少年不自覺將社群媒體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影響他們的學業及人際關係,還會進一步危害他們的心理健康。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主任唐維敏提到,多樣化的社群媒體,如Instagram、TikTok等,為青少年提供自我表達、情緒發洩和展現人際關係的出口。然而,這些平台上的內容多元且零碎,青少年容易在缺乏深度思考的情況下,受到無厘頭的模仿行為影響,進而限制其對事件的批判思考能力。他補充,社群媒體的限時動態及短影音文化,已使青少年對於長篇內容失去耐心,甚至連完整觀看一部電影都有些勉強。

青少年沉迷社群媒體,生活被數位世界所佔據,示意圖。 攝影/李鉞珍

社群媒體即時發表意見的特性也助長了網路霸凌現象。李海菁舉例,青少年將同儕惡作劇的影片上傳至社群媒體後,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匿名攻擊及批評,這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唐維敏認為,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上展現自我、發表己見時,往往會受到惡意評論的影響,進而對自我認知造成負面影響。他補充,許多人使用修圖軟體美化照片,這類「理想化形象」也助長了青少年對自身外貌的焦慮,導致他們產生自我懷疑。

社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製圖/李鉞珍

強化媒體素養 激發創意能量

隨著手機逐漸成為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影響力在青少年族群最為顯著,李海菁表示,雖然手機常被認為是「萬惡之源」,若正確的使用,可成為有助學習的數位工具,然而部分青少年缺乏自律能力,需要家長及老師的介入。她補充,教育應以「愛與榜樣」為核心,家長需以身作則,主動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否則將成為不良示範。

竹林中學資訊老師何宗達指出,建立青少年媒體識讀的能力十分重要,學校雖然透過電腦課程及網路安全課程,藉此提升學生的媒體素養,但課程內容較為理論化,實際成效有限,普遍學生對個人資料保護及法律責任認識依然不足。他建議,學校可定期舉辦資訊安全測驗,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提升網路安全意識。

學生在資訊課程中展示作品,運用科技工具展現創意與學習成果。照片提供/何宗達

媒體素養的培養應從小開始,幫助孩子辨識網路資訊的真偽,並了解各類媒介的運作方式。唐維敏強調,這不僅是家長的責任,學校也應積極參與。家長應適度監管孩子的使用行為,以防止他們過度沉迷或接觸不良內容;同時,透過老師的指導,學生能夠學會正確使用社群媒體,建立良好的心態。此外,他也建議媒體素養教育與人工智慧(AI)技術結合,讓青少年理解媒體製作的邏輯,提升創造力與判斷力。

在數位時代下,青少年如何從網路獲取有益資訊,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其中,唐維敏提到「媒體策展」的概念,通過有策略的內容組織,例如新聞、影片等媒體內容的建構,讓青少年接觸具有價值的資訊,能從中學習到正確知識,與網路世界共存。他認為,除了家長和老師的協同引導,青少年從小培養自律能力也相當重要,合理分配網路使用時間、將重心放在課業與日常社交,並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就能在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間取得平衡,健康成長。

學生在資訊課程中發表對社群媒體的看法。攝影/林柏維

延伸閱讀:

志愛難行 兩岸同婚陷困境

跨國同婚不被承認 同志團體爭取修法

Posts created 2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