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出新高度 競技疊杯探索速度極限

記者 簡靖璇、楊宇棠、張紜瑄/採訪報導

競技疊杯近年來崛起的新興運動,它以速度決定勝負,不但擁有多樣化玩法,也經常舉辦國際賽事,引大眾注。競技疊杯具備器材易於取得、無需特定場地能快速流傳及上等特點,做為競技項目,還能訓練手眼協調及活化左右腦,提升專注度感知功能,讓這項運動深受孩童及銀髮族的喜愛。

運動 多元玩法 

競技疊杯做為新興的運動項目,要求選手用最快的時間將杯子按規律疊高後還原。據SPEED STACKS台灣區總代理商官網所示,競技疊杯運動最早起源於80年代美國的南加州地區,起初只在組織內流行,直到2001年世界競技疊杯運動協會成立後,制定出比賽規則,並記錄世界紀錄後,才讓這項運動更具公信力,甚至還舉辦世界冠軍錦標賽,吸引各路好手參賽。

新北市文化國小在競技疊杯比賽中獲得佳績。照片提供/陳怡伶

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教授兼運動教育學院院長盂峻瑋表示,在傳統的運動分類中,競技疊杯運動訓練的部位是手部小肌肉,因此它被歸類為靜態運動領域。中華競技疊杯運動推廣協會理事長朱雅芳則指出,競技疊杯在進行當中也會促使人體排汗,它約可提供2.9單位的新陳代謝,相當於每小時步行2.5英里的能量消耗,如同射箭、打籃球等運動。  

提及競技疊杯的玩法,朱雅芳說明,以正規比賽為例,個人組分為三項,3-3-3(使用9個杯子,每3個一組)、3-6-3(使用12個杯子,左右各3個杯子,中間6個)、Cycle(從3-6-3起頭,再疊6-6,接著疊1-10-1,最後回到3-6-3),雙人組則是有Cycle以及親子組兩種。中國科技大學學務處學務長兼體育室主任羅旭狀則表示,除正規比賽外,也有趣味競賽的玩法,使用30公分高的珍保杯來進行遊戲,為競技疊杯增添樂趣。 

競技疊杯運動需要的器材簡單且輕便。攝影/簡靖璇

競賽規範 統一標準 

競技疊杯賽事大致分為成人組及孩童組,朱雅芳表示,儘管競賽選手年齡範圍廣,但規則仍都相同,且所有桌子高度跟器材都一致,她舉例,桌子的高度必須在標準的72到77公分間,倘若選手低於100公分,可用腳踏墊墊高,而身高較高的選手,則必須將雙腳打開,配合桌子的高度。 

競技疊杯也有雙人玩法,一人使用左手、另一人使用右手來進行。攝影/張紜瑄

至於競技疊杯比賽對於杯子的要求,朱雅芳指出,有一般杯和專業杯二種可使用,而二者主要的差別在於阻力不同,在疊杯向下滑的同時,會有空氣排出,專業杯的杯底採用簍空設計,這樣的結構有助於空氣排出,進而減少下滑時的阻力。​​      

易上手 推廣大眾 

朱雅芳認為​,競技疊杯​方便攜帶,​著重於手部動作,學習方面​也較​其他運動​容易上手,​甚至能藉此增強專注力,十分適合孩童。她進一步解釋,孩童對此具有優勢在於,​孩童手較靈巧且學習力高,​不會受限於成長差異​​,且無須找尋特定的場地訓練,在家就能操作,​亦無須花費過多金錢。 

競技疊杯運動啟動、停止計時器皆有專業手勢。攝影/張紜瑄

但朱雅芳也坦言,起初競技疊杯運動​引​進台灣時,她希望能從校園開始推廣這項運動,但​過程​並不​順利,亦未造成迴響,主要乃因學校老師​通常​​不願接觸​未知領域,​再加上​資金​不足,難以​培養疊杯人才​。​​最後,​​選擇​自己當選手,​並​在2013年拿下第一個金牌,成功​獲得​媒體注意,讓更多人認識競技疊杯運動。 

談及日後將如何持續推廣競技疊杯,羅旭狀表示,目前競技疊杯的主要對象仍以國中小學生居多,未來希望能拓展年齡層,讓此運動變得更加普遍。朱雅芳也說明,除了積極跟學校溝通發展疊杯相關課程外,也期盼能在運動中心開設課程,讓社會大眾都能擁有學習疊杯的機會。 

老少咸宜 訓練手眼協調性  

競技疊杯有助於提升人們的專注力,朱雅芳說明,參賽選手需保持高度專注,快速且精準地完成疊杯的步驟,競技疊杯成績計算以0.001秒為單位,換言之若想提升速度,必然要強化自身專注度,同時培養選手的反應能力。 

此外,疊杯運動全面運用手臂、手腕和手指肌肉,手臂協助舉杯、放杯等動作,手腕控制杯子穩定堆疊,手指則在微細操作​時​扮演重要角色。暖陽身心診所醫師楊仲豪表示​​,對孩童而言,從事疊杯運動有助於培養手眼協調能力,​還​能提高手指靈活性,增進手部肌肉的協調性,使​孩童​在書寫時​能​更具敏捷度和準確性,為手部機能奠定穩固基礎。 

台灣競技疊杯國手鄢丞佑表示接觸疊杯運確實使他專注度提升。攝影/楊宇棠

楊仲豪說明,疊杯是一種視覺和手眼協調訓練活動,可幫助孩童、智能障礙者發展認知功能,通過疊杯運動培養手眼協調和注意力,進而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的發展。他進一步強調,這項運動不僅適合上述群體,也極其適合廣泛推廣給長者參與,為他們提供一種有趣且多元化的活動方式。 

疊杯運動相較於一般的復健活動更富趣味性,新北市私立鴻澄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社工劉雯瑄表示,實際引導長輩遊玩疊杯後發現,在這項活動中注入有趣味的競爭元素,使長者在學習疊杯的同時,透過互相比高度,增添不少趣味性和社交互動,有效降低長者的孤獨感,明顯提升長輩們的身心活力和社區參與感。

拓展接觸年齡 鼓勵長者參與 

台灣自2010年起成立中華競技疊杯運動推廣協會,羅旭壯表示,在正式取得WSSA(World Sport Stacking Association)的亞洲區代理權後即開始推廣此項運動,範圍甚至擴及中國大陸。朱雅芳坦言,近年來​​疊杯運動雖已逐漸受到關注,​但目前仍停留在認知階段,​她希望藉由舉辦活動讓大眾認識疊杯,例如園遊會的闖關活動,邊玩邊學的同時也能提高關注度,盼能讓各年齡層的民眾都有機會接觸這項運動。 

將競技疊杯納入社團中讓孩子發展多元興趣。照片提供/陳怡伶

羅旭壯認為,比起將疊杯納入體育課程中做推廣,課後社團的多元形式反而是更好的解方。楊仲豪坦言,運動貴在動機,能夠持之以恆的練習,運動成效才能看見,而因其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也提高大眾的接受度。 

新北市文化國小疊杯教練陳怡伶指出,台灣目前實行一種疊杯推廣策略,被稱為「疊杯列車」,在選擇特定縣市後,帶著幾位疊杯選手前往當地和學校做交流,用表演的形式向當地學生展示這項運動,並與每一所學校的校方洽談,期望將競技疊杯納入學校的體育課程當中。 

目前台灣在疊杯的推廣也往高齡層推進,羅旭壯指出,WSSA 在表演的部分將銀髮族也納入其中,推廣運動的同時將年齡層拓寬。由於競技疊杯能夠提升手眼協調和專注力,若將其視為一項訓練工具,就能滿足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對於銀髮族而言,從事多元化的運動,也能有效降低失智的風險。 

 

延伸閱讀:

來自花蓮的驕傲 運動舞台上的卡巴迪

沒有掌聲的奧運 身障運動平權失衡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