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張佳倪/採訪報導
朝陽社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是一個與南澳鄉相鄰的客家村落,三面環山、一面向海,早期在日治(據)時期,因南澳溪出海口風浪大,以日文命名為「浪速」,久而久之,在當地居民的唸法下變成「娜娘仔」,而現在,因為每天早晨,太陽從海平面冉冉升起的美景,所以後人取名為朝陽。
朝陽社區是少數倚海的客家村落,以務農、漁業為主,朝陽社區發展協會首任理事長、連任近三十年的里長李順義回憶過往,早期未設立漁港之前,許多漁民因船隻進出不便,加上漁船停駛岸邊危險性高而喪身,同為漁業出身的他,毅然決然地向政府爭取興建漁港建設,以維護當地漁民的安全。
經過多次奔走,朝陽漁港成功於2002年完成並且是台灣最後一座興建的漁港,漁港的建設對當地漁民的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幫助,每天早上七點及下午四點,漁船駛進港口,載回一箱箱新鮮捕抓的魚貨,吸引許多人前來挑選購買,為當地創造經濟價值。
因緣際會下,朝陽社區農民開始種植苦茶樹,但是苦茶樹的種植需要五年的時間與等待,漫長的路如何堅持,苦茶樹契作農民蘇朝麟分享,苦茶樹幼苗植株矮小,加上颱風氣候因素,使得它的存活率只有一半,但是他們仍然細心照料,看見苦茶樹發芽結果,一切都值得。
人口老化與青年外移的問題一直是偏鄉地區常見的困境,李順義提到,朝陽社區現在常住人口不到六百人,加上大部分人口多以老人為主,當地活動難以活絡,他們也致力於改善這樣的狀況,只要年輕人來到朝陽,他們會依年輕人的專長,給予相對應的工作,不僅讓年輕人得以溫飽,也為社區注入年輕的氣息。
提及來到朝陽的原因,移居朝陽社區青年楊博宇分享,朝陽這塊土地物產豐饒,加上慢步調的生活方式,恰好是他所嚮往的,也是他選擇繼續留下的原因。他坦言,朝陽的特色是一級產業,但實際上多數的經濟收益是三級產業,如何將一級與三級產業結合,同時保有當地的風情特色,他認為是對當地極大的考驗。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不希望地方創生只有唯一的定義,她比喻,地方創生就像是台灣區域發展的一帖藥方,不僅解決社會人口結構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也改善台灣整體發展不均衡,造成南北、東西發展失衡的差異。
「每一個地方應該要找出自己的DNA」,陳美伶以台灣投入地方創生多年的經驗說道,返鄉者應該對地方擁有足夠的了解、銘記自己的初衷,並且要有非常堅定的決心,她也勉勵,地方創生不是那麼容易達成,但是只要努力,就能看見成果。
朝陽社區積極改變現況與困境,不僅復育苦茶文化,也興建觀海平臺、修築登山步道,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朝聖,盼望能讓更多人看見朝陽。看見他們的付出與努力,證明地方創生這件事並非是辦不到的,只要擁有決心和毅力,每個地方都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與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