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論壇】AI取代傳統藝術 董心如:多樣性與價值無可替代

記者 林東慧/採訪報導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藝術的形式不再侷限於紙筆,一股運用「AI人工智慧」創作的浪潮逐漸席捲全球。近期,一篇紐約時報的報導引發議論,一幅以AI生成的藝術圖像打敗傳統藝術作品並獲得科羅拉多州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美術比賽首獎,對於AI生成藝術存在的適當性與否仍飽受質疑,目前尚處於藝術領域的灰色地帶。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11月23日舉辦公民論壇「AI人工智慧生成藝術之爭議與展望」,邀請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梵大學美術系副教授董心如,以學界、藝術家的角度對現今AI人工智慧在藝術領域的定位,以及是否對傳統藝術造成衝擊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藝術家董心如。攝影/吳晨榕

科技無限可能 拓展創作面向

人工智慧已然融入人類各個領域,對於未來藝術創作被AI取代的可能性,董心如指出,人工智慧只會創造出新的創作類型,並不會完全替代傳統藝術。談及AI人工智慧對創造性行業,如設計、廣告等創意產業的影響,她表示:「AI具有更廣闊無限的形式與創意,能加速整合資訊,並協助創造性產業提供不同的可能。」人工智慧的出現為社會各領域開拓更廣闊的視野,幫助人類更升級而超越自我。

董心如認為傳統藝術的多樣性與價值無可替代。圖片提供/董心如

自從藝術家開始運用人工智慧創作後,對於AI生成的內容是否能列為藝術作品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對此,董心如認為,若作品風格獨特,形式成熟,有內涵、有深度且能感動人心,便可被稱為藝術。

「只要人類存在,藝術永遠不會死亡。」然而,她也強調,人工智慧創作雖能帶給藝術更多的可能性、拓展藝術家創作的面向,卻永遠無法取代藝術的多樣性及價值。無論是傳統藝術或是人工智慧創作皆屬創造「藝術」的形式,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使藝術領域持續進步。

延伸閱讀:

【公民論壇】AI創作浪潮襲來 Midjourney創作家許鴻潮:從未知恐懼到瞭解共存

【公民論壇】AI為創作步驟和工具 陽明交大助理教授羅禾淋:情感與理念無可取代

【公民論壇】AI與藝術區別 陳依純:端視使用者意圖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