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奕然、馬泓鋒、楊子嫻/採訪報導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生態豐富,擁有世界約三分之一的珊瑚礁物種,也因此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海底世界一探究竟。近年,珊瑚白化日趨嚴重,其中人們經常塗抹的防曬乳,竟被發現是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之一,人類活動對海洋造成的汙染再次受到大眾關注。
珊瑚白化 生態浩劫
依據海洋保育署官網資料顯示,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產力最高、生物量最豐富的生態系。它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棲所及食物來源,是維護海洋穩定的重要角色。然而,因地球暖化、海洋汙染等原因,造成珊瑚礁大量減少及白化。
潛水中心總監李世民表示,珊瑚庇護海洋生物的家,若珊瑚從海洋中消失,將會使得其他共生共存的生物,也暴露在隨時可能被天敵發現的危險之中。而珊瑚的生殖方式可以分為無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當珊瑚缺少原生種,便無法再進行繁殖。因此,李世民形容大量珊瑚白化死亡後的現象將是一場生態浩劫。
依據國家海洋研究院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2021年研究發現,防曬乳中含有的二苯基甲酮、桂皮酸鹽及氧化鋅,濃度達到10μg/L以上可能使珊瑚產生不良反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助理研究員唐川禾指出,防曬乳流入海洋的途徑,除了海邊戲水以外,平日使用的防曬產品也會經由洗澡排放後流入海洋,造成汙染。
長庚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教授黃俊薰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防曬乳屬於特定用途化妝品,其製作成分所含的防曬劑,都有限制用量的規範。防曬乳依阻隔原理可以分為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建議民眾在選擇防曬乳時,可以選擇物理性防曬乳為主,既能避免皮膚受到紫外線傷害,也能降低對海洋的汙染。
物理防曬 友善海洋
隨著海洋汙染問題受到重視,現今市面上也出現多款標榜海洋友善的防曬乳,但這些防曬乳是否真的不會傷害海洋,仍存在許多疑慮。唐川禾指出,現今的海洋友善防曬乳,大多不會使用研究證實會對珊瑚造成影響的化學成分,但並不能肯定,其他未進行研究的成分,對海洋完全無害。因此,建議民眾在海邊戲水時,非必要避免使用防曬乳及護膚產品,讓海洋保持其最自然、乾淨的狀態。
化學物質的防曬乳會對海洋形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祕書長陳映伶表示,當人類使用的防曬乳劑量超過海洋負荷範圍,海洋將無法代謝掉防曬乳帶給它的損害。為維護珍貴的海洋資源,使用物體遮蔽身體的物理防曬,是能更有效降低污染的防曬方式。
李世民指出,海的反射容易導致視力受損,甚至造成白內障等眼科疾病,若需要長時間待在海邊,建議配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他表示,為避免皮膚接觸紫外線造成傷害,潛水時會穿戴抗紫外線水母衣,在未使用防曬乳的情況下,也能防止曬傷、曬黑。平時生活使用遮陽帽等配件,也能做好防曬保護。
缺乏研究資料 法規尙待制定
依據帛琉觀光局官方臉書資料顯示,自2020年1月1日,當地政府正式禁止在全國銷售與使用內含十種化學成分的防曬、護膚產品,其中包括防曬劑、防腐劑與殺菌劑。
黃俊薰表示,儘管現今國際上,尚未針對防曬乳製作成分做出統一禁用與規範標準。但許多重視海洋生態的國家與地區,如美屬維京群島、位於加勒比海的波奈島,都已經為防曬乳中的特定成分頒布限制禁令,以行動證明當地政府對海洋生態保護的決心。
同為海島國家的台灣,近年來也開始對此議題進行討論與研究。海洋保育署海洋生物保育組科長郭庭羽表示,為了更加瞭解防曬乳中部分化學成分對海洋的影響,海洋保育署先前也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水質監測,檢驗數據顯示,海水中防曬乳成分低,不會對珊瑚礁生態造成危害。她也指出,對於後續是否會訂定防曬乳的相關法規,還需要再行討論。
現階段防曬乳對珊瑚之影響的正式研究文獻資料較少,是否該呼籲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法律規範,唐川禾指出,目前環保署沒有針對防曬乳中的活性成分訂定濃度標準,以至於即使檢測出其濃度高,也難以界定有無超標。他也提及,以台灣社會目前的狀態,若要完全禁止使用防曬產品,在執行上也會面臨很大的問題。應先去瞭解該環境對人類活動的承受力,以其為基礎,在管理與法律層面,做出進一步規範。
移植復育 生態永續
陳映伶表示,珊瑚礁生態,又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擁有複雜的礁體結構,提供生活環境給海中動植物棲息、繁殖的空間。身為海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系統,近年來,卻面臨地球暖化、過度捕撈、海洋污染等問題,對其造成嚴重威脅。
唐川禾指出,珊瑚可以被稱為海洋中的最後一塊淨土。都市化程度發展越緩慢的地區,珊瑚礁的白化程度也相對不會那麼嚴重。聚落發展的同時,不免除的會影響該地區的水體品質,而珊瑚是較不具有競爭力的生物種類,因此極為容易在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後,輕易被淘汰。
針對珊瑚的永續保存,郭庭羽指出,海洋保育署每年都會推出「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活動,與多個民間團體合作,參與以珊瑚保育為主軸的觀測保育、珊瑚礁體檢與監測等行動。她表示,海洋保育署也在2021年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科技大學及澎湖在地民間團體進行合作,在澎湖地區進行珊瑚的復育與移植。今年也進行海草栽植實驗,希望透過海草的生長穩固沙子,讓珊瑚的復育狀況更良好。
近年來許多環保人士不斷推廣海洋教育,培養民眾對永續海洋生態的正確觀念。李世民表示,近年來在小琉球、澎湖等外島地區,許多志工團隊與在地業者合作,清理海洋垃圾,同時把附著於垃圾、漁網上的珊瑚重新種植回海,也舉辦音樂會與拍攝紀錄片,希望能讓更多人知曉海洋所承受的傷害,進而對環境保育做出實際行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