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百年風華 傳統街區華麗轉身

記者 邱易鴻、張綵茜/採訪報導

大稻埕百年風華 點亮傳統時代

春節年貨該去哪裡買?迪化街絕對是台北家家戶戶的首選!過去以年貨大街、布市和滿街的中藥行聞名,但隨著時代變遷,大眾的消費習慣改變,老街沒落一度讓迪化街平日宛如空城。從2000年開始,台北市政府提出「老屋活化」,積極修復在地閩南建築和日治時期的仿巴洛克式建築,近年來文創產業、咖啡廳、風格酒吧大舉進駐,接連帶動附近的中藥行、南北貨老店翻新、力拼轉型,再加上原本的春節活動,讓老城區起死回生,成為台北最具文化底蘊的新興商圈。

早上的迪化街,已有不少民眾逛街採購。攝影/邱易鴻

復古文青入駐 在地傳統結合

有著「老台北的地下金庫」之稱的大稻埕,過去是許多大企業的發跡之地,包括新東陽麥家、和信辜家、新光吳家、義美高家、光泉汪家、旺旺蔡家、台鳳黃家、聯發紡織葉家、聯華食品李家等,但隨著大環境的轉變,產業外移、人口流失,加上東區、中山商圈的興起,大稻埕的光環漸漸退去。直到台北市政府實施「大稻埕風貌特定專用區」後,周奕成短時間內買下多棟老建築,規劃分租、提供部分資金入股和創業諮詢,讓大批有志青年湧入,「街區公司」的概念就此誕生。

雖然此舉讓迪化街再次回到大眾視野,但客群年輕化、觀光化,同時加速了未跟上轉型的傳統產業消逝。此外,許多文史工作者對老建築翻新提出質疑,認為改變屋內結構會失去過去的歷史足跡,應該需要有更多的討論空間。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吳孟寰認為:「傳承的方式有很多,但這裡的商家也需要人潮、需要生活,我們把那些快消失的文化保留下來,加入新的東西,有人看到才有收入。」從迪化街延伸至整個大稻埕,「改變」為老城區提供新的可能,是否為必經之路眾說紛紜,這是屬於千禧年後的大稻埕歷史,未完待續。

近年來許多文創產業入駐,迪化街客群年輕化。攝影/邱易鴻

迪化街華麗轉身 散發獨特魅力

在大稻埕有一間原為日治時期日本人經營的肥皂製造廠,台灣光復後李家收購,以代工方式延續,直至第三代繼承人李國榮接手,原為工程師的他,決定以品牌的方式回到發跡地迪化街,將產品精緻化融合在地元素茶、米、中藥,包裝則使用大稻埕建築內傳統的磁磚花紋,將在地情感融合於每個細節中。身為大稻埕土生土長的人,他說:「這邊其實還蠻多像我們這樣的老品牌,你有很多故事可以去發掘,我們只是其中一個。」期待更多民眾發現老城區的魅力。

過去清朝郊商聚集於大稻埕,就此奠定迪化街南北貨在台北的地位,許多商行從清朝咸豐年間開業,代代相傳至今。店面保留原始風貌的商行,卻有著非常前衛、華麗的電商網站,百年商行的第五代業者林兆剛,認為轉型的方式有很多種,開拓更多銷售通路,也是傳統老店的新選擇。

傳統老店選擇保留原貌,拓展網路銷售通路。攝影/張綵茜

午後先別走!老街夜晚不打烊

台灣傳統老街下午4、5點後便杳無人煙,迪化街也不例外,但隨著客群年輕化,許多風格酒吧陸續進駐,與台北其他地區不同,迪化街的酒吧大多藏匿於古宅裡,因為過去的碼頭生意,多數店面狹長且深,在沒有冷氣的時代,店鋪中段皆有天井以便通風、保鮮,也讓大部分的酒吧有了店內的露天座位,放上投影機和幾張沙發椅,搖身成為深夜慵懶、微醺的好去處。

酒吧老闆周生成認為,迪化街的魅力就是多元、包容。攝影/張綵茜

迪化街新舊融合 散發獨特魅力

「商人文化」是迪化街的特色,緊鄰的店舖拉近商家之間的情感,為散發文化氣息的老街增添人情味,百年商行的業者林兆剛說:「只要你需要的,這裡都找得到。」現在的迪化街不僅提供民眾日常所需的用品,還可以找到許多獵奇、流行、有質感的文創小物,至深夜購買酒精帶來的好心情,暗藏在台北的老城區還有許多故事等著民眾去傾聽和挖掘!

修復後的迪化街整齊、乾淨,散發文化氣息。攝影/邱易鴻

延伸閱讀:

陶瓷產業轉型 鶯歌老街風華再現

四四南村求轉型 文創商家投入新氣象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