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瘋登山 潛在危險不可忽視

記者 林庭安、李雨璇/採訪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將無法出國的旅遊需求轉向國內旅遊。為了避免群聚感染,徜徉在山林間就成民眾出遊的熱門選項,近期在台掀起了一股登山潮。然而,看似無害的登山之旅,卻暗藏著諸多危險,在缺乏登山安全的觀念下,更使得山難的發生層出不窮。

小鬼湖美景令人驚嘆,壯觀景象成登山熱門景點。照片提供/陳彥宇

初次登山的你 功課做了嗎?

登山這項運動危險性較高,登山新手千萬不要獨自上山,若要上山,也要參加由專業嚮導帶領的登山團,除了把發生意外的機率降低,也是因為缺乏經驗者在山中非常容易迷路,即使是多年的登山好手,也可能在山中迷失方向。

在專業嚮導的帶領下,登山過程能夠更安心及安全。 照片提供/陳彥宇

山仔后消防隊民團承辦人蔡易霖呼籲:「登山有四忌:裝備不齊、擅自離隊、貪多趕路、未與有經驗者同行」台灣三六八創辦人陳彥宇也提醒:「在爬山之前,請大家先評估自身的體力和接受度,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在落石區盡量不要交談和嬉鬧,行前一定要做好完善的功課」。

行前裝備準備好 關鍵時刻能保命

無論是登山新手或是專業嚮導,在挑戰任何登山路線前,最重要的莫過於做足行前準備,除了路線的研究及規畫外,完善的裝備也是同等重要,若登山客不幸於山中發生意外,裝備將成為保命的最佳利器。

裝備的選擇會依登山路線的難易度有所改變,以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郊山來說,登山客可著排汗衣、保暖衣物以及登山鞋,並攜帶雨具即可。但若是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中級山,甚至是百岳等級、需花費數日完成的縱走路線,除郊山所需的裝備外,針對食、衣、住、行更有許多注意事項,下廚用具、洋蔥式穿著的衣物、帳篷、睡墊、登山杖、頭燈等缺一不可。

若計畫挑戰中高級山,有許多細項裝備不可遺漏。攝影/李雨璇

洋蔥式穿著包含排汗衣、保暖衣及防風衣,在登山行程中最為重要,可避免失溫的狀況發生。醫師王士豪表示:「預防勝於治療,失溫比高山症更難解決」,嚴重的失溫甚至可能導致登山客於三小時內死亡,因此保暖的準備工作不可輕易忽視。

除硬體上的裝備外,登山前的身心理狀態也很重要,持續的運動訓練,維持身體肌肉及心肺狀態,並且建構完整的登山心態,將會幫助登山行程更加順遂。

不聽老人言 懸崖在眼前

擁有二十餘年登山經驗的專業嚮導吳旭昇提到,自己最初開始爬山是參加登山社的活動,總是遇到壞天氣,再加上體力無法應付,他也因此曾與其他隊友走散,沒辦法分辨正確方向,更無法想像後面還有多遠。雖然最後順利結束,但,走錯一步就回不來的恐懼卻扎根在他心裡,認為在山裡有自救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正積極向外推廣野外求生的技能。

除了提升自身能力及增加技能,專業嚮導的帶領也非常重要,一般登山客切勿隻身前往。

擁有豐富登山經驗、同時也具備嚮導執照的王士豪回憶,他曾與隊友在攀登奇萊東陵時,因天氣預報不準確而遭遇暴風雪,在嚴峻的氣候影響下,只好與同行隊友於山頂扎營長達三天的時間,原地等待救援。王士豪的父親告訴他:「你的命是撿回來的!」讓他更了解到裝備齊全的重要性,雖然完善的裝備需承重數公斤,但在關鍵時刻卻能夠自保。

雖然登山所需裝備需承重較重,卻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攝影/李雨璇

疫情年夯登山 山難事件數創新高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109年山域事故數暴增,截至109年12月15日的山難數高達453件,其中山難者以自組隊伍最多,且迷路及遲歸為求援最大主因。

109年山域意外事故數量和人數皆暴增,其中以自組隊伍者最多。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製圖/洪勝鴻

以陽明山為例,陽明山區海拔高度僅有800至1200公尺,較其他中高級山容易攀登,因此登山客多為一般民眾而非專業登山團隊,裝備以及登山知識較不完善,容易導致登山客走失。此外,體力無法負荷、未警覺天氣驟變也是發生山難的主因。

山域事故的主要原因為迷路及失聯,提醒民眾在登山前應當要具備足夠的裝備和專業知識。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製圖/洪勝鴻

登山運動固然好,但在登山前必定要做足準備且需結伴同行,非專業的人員切勿行走非步道的獸徑或穿越山林,若不幸發生意外時不要慌張,可利用ISO指南針、安卓大地羅盤或其他登山軟體查詢所在地標,並以手機報案、原地等待救援。

隨著登山運動的流行,山中曾發生大大小小的山難事件。而每個人對於「緊急」的定義皆不同,撇除掉真正需要專業人員救助的求援,少數登山客會以各種不必要的原因向山難搜救隊要求救援,因而浪費社會及人力資源。

除了登山客不夠謹慎的考慮求援的必要性、輕易向搜救隊尋求幫助,過往經驗中,有許多求援的登山客是因未遵循正確登山路線、擅闖未開放之區域,或是在氣候不佳時強行登山,導致不幸發生意外。然而,因人為因素導致的山難事件,難道都要由全民買單嗎?

全國第一起直升機搜救罰款開出於2018年花蓮的八通關日據越道線,一組七人行的登山自組隊伍因擅闖未開放的山域,導致其一名登山客失足罹難。最終花蓮縣政府對其登山隊伍開出每人6000元的罰單,再加上該次搜救所花費的金額,登山客每人各需繳納15萬9763元的搜救費用。

登山客在山林中切勿行走獸徑或任意穿越山林,以免迷失方向。攝影/李雨璇

山仔后消防隊民團承辦人蔡易霖表示,若遇山難事件發生,出動救援花費時長短則數小時,長則十日以上,且出勤人數從數十人到上百人皆有,是一項耗時耗力的行動,若登山客能夠準備完善的裝備,並做足行前規畫及體能訓練,在登山的過程中謹慎小心,除了讓自己能夠平安完成目標外,也能避免浪費救援的時間及人力資源。

若對登山抱有熱忱的登山客,也可報名初階或進階山域訓練,不但能夠學習導航運用、繩結運用、野外求生、繩索崖壁上升垂降、溯溪紮營等技能,也能夠取得訓練合格證書,進而加入義消山搜分隊或民間救難組織,提升自我能力,讓每一次的登山之旅都能享受過程、平安返家。

了解高山症 預防提前下車

任何人在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都有可能引發高山症,小朋友及較肥胖的族群必須更小心,因為他們發生的機率比一般人還要高。

高山症總共又分為三大類型:一、急性高山症,通常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出現症狀,像是頭暈、噁心、疲憊和虛弱;二、高海拔腦水腫,就是更嚴重的急性高山症,大約千分之二到五的機率發生,症狀就有如喝醉酒的人,胡言亂語、無行為能力。

而第三種則為最嚴重的類型:高海拔肺水腫。因肺部血管裡的血液跑到肺外面,缺氧受損後惡性循環,死亡率相當高,症狀則是像剛運動完,心跳加速、感覺疲憊和喘不過氣。

高山症從輕微到重度皆有,危險性不可忽視。製圖/林庭安

高山症的症狀都不是突發性的,至少都必須經過6至12小時的累積,最後才爆發。王士豪擁有豐富的登山經驗,在大學畢業之前就完成超過七十座百岳,並且拿到嚮導證照,現在也有特別開設高山高原特殊旅遊門診,為想要預防高山症的登山客做身體的評估及客製化規畫。

王士豪登山超過20年,遇過許多山友發生很嚴重的高山症,失去性命。經驗豐富的他,曾於2012年參加地點位於嘉明湖的登山活動,登山團隊中,一名布農族的協作不幸出現嚴重的肺水腫症狀,該名協作除了出現心跳加速及喘氣的症狀外,更已經全身發紫。情急之下,王士豪想起放置於山屋的加壓艙,在利用加壓艙增加壓力、增加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後,該名協作才於四小時後恢復正常心跳、順利獲救。

王士豪至今努力在推廣加壓艙的訓練課程,希望大家都能有保命的技能。他強調,發現自己有高山症的症狀時,請留在原地休息10至30分鐘,並且多喝水,若還是沒改善的話請立即下山,或者使用藥物、氧氣及加壓艙治療,切勿逞強上山。

 

延伸閱讀:

你在爬黑山嗎?台灣登山環境限制重重

山林解禁之後 與山再次相遇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