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原住民族精神

記者 謝珮璿、黃予萱、林雅筠/採訪報導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台灣在完善的防疫措施下,僅少數大型集會因防疫而停辦或延期,回顧今年全台原訂舉辦的原住民族傳統祭典,或是都市地區的聯合歲時祭儀,多少受到疫情影響,有停辦的現象。

「歲時祭儀」可謂是原住民族文化的代表活動,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部落的社會機制,除了能寄託族人對原鄉部落的牽絆外,也能藉此將傳統悠遠的文化傳遞下去。

原住民族在祭儀中相聚、祈禱,歡慶、感謝過去的同時,也祈求來年的展望;而16族中,各族群、部落的祭儀文化都有所不同,同質性高的祭典通常帶有感謝上天、慶祝豐收、祭拜祖靈、成年禮、驅邪等多重意義,各族群也會依文化的不同發展出具特殊意義的祭典。

原住民族展演活動以「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為主題,演繹原住民族的生活以及神話故事。攝影/黃予萱

近幾年來,政府單位為了保存、傳承原住民族祭儀文化,也會辦理年度「聯合祭典」、「聯合歲時祭儀」,除了讓來到都市求學、上班地的族人們凝聚向心力、強化民族意識,除發揚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也促進不同族群間的融合。

台灣東部,是原住民族文化最多元,也是原鄉部落最密集的地區。根據政府資料統計,往年於7、8月舉辦的阿美族豐年祭,今年東河鄉共10個阿美族部落、成功鎮共14阿美族部落決議取消;而每年46月在花蓮縣卓溪、萬榮鄉登場的布農族射耳祭,亦考量疫情情勢嚴重,經各部落研議後,18場祭儀皆暫緩舉辦。

以台灣北部來講,就屬新北市、桃園市有最多的原住民族人口。由於新北市有將近7萬的原住民人口,故往年全市從6月起陸續舉辦阿美族豐年祭、魯凱族小米祭等11個由中央宣布補助經費的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全部取消。

而桃園市則有全台最多的原住民人口,每年79月都會陸續舉辦原住民族豐年祭、全市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祭、國際原住民族音樂節、以及各族歲時祭儀等原住民族相關活動。由於市府考量桃園屬於都會區,與花東較空曠地區不同,考量疫情因素,最後達成不舉辦的共識。

由此可見,無論是原住民族傳統祭儀,還是政府辦理的聯合祭典、文化節,皆受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相當大的影響。

中市原民不畏疫情 舞出精彩

然而,由中市府原民會主辦的「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節」,在疫情趨緩下,仍以「原藝舞動,原味台中」為主軸,於1017日照常舉行;中市府堅持不延期、不停辦,顯得格外獨樹一幟。

今年文化節主祭族—賽夏族以傳統歌舞開場,並主持祈福儀式。攝影/林雅筠
平埔族之一的巴宰族為較少見的族群,於文化節中以族語進行傳統歌曲演唱。攝影/黃予萱
原民市集中,展售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及手工藝飾品,讓來參與的民眾更貼近傳統文化。攝影/林雅筠

事實上,台中市每年聚辦的這個活動,前幾年才從「原住民族聯合歲時祭儀」更名為「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節」(以下簡稱文化節)。更名為文化節後,在原住民族社群間,引發不同看法。

台中市原住民婦女會常務理事黃國花認為,由於原住民的文化活動相當多,此舉恐會混淆非原住民族群對活動性質的理解,若是名稱不固定,更會讓民眾錯亂、不清楚究竟是哪個祭典,故希望能恢復原名稱。

台中市原住民婦女會常務理事黃國花認為,原住民族的文化眾多,更名恐讓非原住民族群對活動性質產生混淆。攝影/林雅筠

針對更名問題,中市府原民會主委林益陸回應,當初會改名,主要是因為非原住民族群不太了解何謂「歲時祭儀」,改名後,非原住民族群的接受度較高、對活動內容也更易於理解,所以「原住民文化節」的名稱會延續下去。

中市府原民會主委林益陸(左)表示,更名主要是為了讓民眾直接理解活動內容。攝影/林雅筠

不過,以原住民族的角度來看,都市地區的原住民族將政府主辦的「聯合歲時祭儀」視為部落一年一度的收穫節,這樣的活動更能填補他們對家鄉的思念,並為此盛裝出席,展現出最好的一面;黃女士表示,對原民而言,這個取名意義非凡,但在更名為「文化節」後,反而少了原有的歸屬感。

前原住民電視台台長、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馬紹‧阿紀則說明,改名是較為妥當的,因為以性質上來說,這樣的活動只是一場嘉年華,不能誤導非原住民族群,讓他們認為這就是原住民族的「傳統祭典」。而若真正要認識原住民族的歲時祭儀,應是要以更為嚴謹的態度回歸到部落參與。

 

觀看精彩融媒體報導:《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觀光衝突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