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簡靖渝、蔡旻臻、陳芃伃/採訪報導
藥籤對於人民來說具有信仰精神、文化背景及社會意義,早前許多民眾因生活環境困苦,生病時會去廟裡求藥籤,祈求治癒自己的疾病。隨著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藥籤則被視為是一種迷信,欠缺科學根據。醫師在醫院看診時也常遇過求藥籤的病患,此時就會提醒,藥籤具有信仰成分,不可否認它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但病患仍應配合正規醫療方式。
在台灣,信仰佔據庶民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無論生活上的大小事,信徒都會尋求神明的力量及協助,生病時,廟裡求的藥籤發揮信仰精神的作用,為信徒帶來一些安定效果。另一部份原因,則是早年生活較為困苦,看醫生都需要花高昂的費用,這時就會轉向求助於神明的藥籤。
藥籤具信仰價值 心靈大於治療效果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頤學說明,藥籤是個人選擇信仰的一部份,但希望病人能持續進行正規的治療,如果有額外想嘗試其他療程,通常都是不太鼓勵,配合醫師的治療方法,才是正確的方向。
專精「中西醫癌症整合治療」的醫師喬聖琳表示,藥籤內容其實她都有看過,大部分內容是補品,基本上是安全的,不可否認它具有安定及心靈寄託的作用。但藥籤不是針對患者的病症,所以可能達不到治療效果,或對於治療疾病的效果非常有限。喬聖琳說,現在21世紀,看醫生已非常方便,採取就醫治療才是比較好的方式。
馬偕醫院醫師李炎東也不鼓勵病患求藥籤治療疾病,無論藥籤是否具有療效,還是建議病患接受正規的治療。李炎東肯定藥籤是病患在治療過程中的精神依靠,藥籤文化是一種信仰選擇,但不能當作唯一治療方式,他還是鼓勵病患尋求專業醫療幫助,走在讓自己康復的路上。如果加上一些信仰幫助,相信對整個療程是更有幫助。
祀典興濟宮:治病也要心靈治療
醫療科技不發達的年代,民眾生病時,因無法得知正確醫療知識,不知如何治療,會去廟宇求藥籤尋求神明的幫助。藥籤文化是從先人流傳下來的,位在台南市的祀典興濟宮,是奉祀台灣民間醫神保生大帝的官祀首廟,也是國內知名的藥籤廟。祀典興濟宮董事吳福春解釋,藥籤比較重要的是心靈方面的功用,信仰是尋求心靈的慰藉,「有時治病光靠醫院也不行,也要尋求神明的心靈治療」。
吳福春認為,事實上藥籤的藥方,仍是著重於生理治療,但信仰具有安定心靈的作用,心理層面會影響生理層面,因此藥籤在身心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追溯藥籤的起源,根據祀典興濟宮顧問高國欽醫師考證研究,藥籤文化是源自北宋中後期,約西元1078年的《和劑局方》一書。藥籤文化起源至少有1000多年歷史,具有一定的社會文化意義。
藥籤文化有著文化價值,但在一段時間曾卻被禁止,於日治時期,推行皇民化運動期間,台灣很多廟宇、神明或信仰是被禁制的,其中也包含藥籤。當時日本人認為藥籤屬於一種迷信,沒有科學根據。戰後國民政府剛接收台灣時,則依循之前日治時期的觀念,然而藥籤文化因為有一定文化背景,目前對於民間社會,要全面停用藥籤,仍需要一段時間。
看精彩融媒體報導:《對抗癌症 中西醫整合治療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