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書店重啟 引發台人政治省思

記者 施品華、黃靖/採訪報導

書店重起爐灶 台灣作為新據點

今年425日林榮基先生創立的獨立書店正式在台灣開幕,這個原先在香港銅鑼灣駱克道開設,因為出售許多無法在中國出版的政治禁書而受到政府的關注,並在2015年因出版的禁書與政府高層的私生活有關,而導致書店的員工與老闆,包含林榮基在內,被失蹤甚至遭到監禁逮捕。

儘管最後釋放回港,並站出來開記者會說明遭到監禁的過程,但仍無時無刻感受到被監視的恐懼,最終因為中國政府的逼迫下,讓林榮基下定決定離開香港來到台灣,經過一年的書店重啟計劃再加上群眾的募資,書店終於在台北中山站落腳。

原先在香港銅鑼灣駱克道開設的書店,歷經波折後於台灣重啟。攝影/施品華

獨立書店在台 保護港人成議題

書店開幕前,林榮基受到不明人士潑紅漆攻擊,讓遠在家鄉的他仍受威脅,這也引發媒體關注,政府也加強港人來台的相關政策,台灣人權促進協會秘書長施逸翔表示,蔡英文政府選前承諾給予來台的港人保護,大陸委員會移民署也有機制在審查相關個案,儘管目前無明確制度性的保障,未來若經歷政黨輪替或香港局勢也會有所改變,因此台灣各界仍需努力推動與呼籲相關政策的進展。

台灣人權促進協會以推動民主改革,確保各項政治與公民權利為要務。攝影/黃靖

香港議題延伸 學者如何解讀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何明修說明,獨立書店能帶給台灣許多關於兩岸知識的書籍,促使紅色經濟的成長,大眾能從書店中獲取平常較少接觸的範疇,從中看出中國政府對於言論的打壓手段強硬,與過去宣稱給予香港的自由名存實亡,也因為激烈打壓的手段帶給許多港人想要脫離的處境,造成最後所延伸的香港議題。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吳叡人也分析,獨立書店的到來使台灣與香港的關係有更深的連結,並且指出台灣人的國際觀較為狹窄,書店的成立能補充到台灣對於國際關係中所欠缺的知識。

林榮基於台北獨立書店裡掛著友人送的書法。攝影/施品華

書店在台引起台人政治省思

台灣自90年代就有學生運動的傳統,從野百合運動太陽花學運,可以看出台灣年輕人公共參與熱情持續都在,不曾熄滅,而書店也能拓展台灣年輕人對於公共參與的眼界,除了關懷台灣本土議題,也能更重視影響台灣社會的外部因素,從香港的反送中議題可看出台灣人重視政治的程度加深,並且在許多的救援行動和聲援中與香港站在一起,為此吳叡人笑稱台灣的視野擴大,未來也可以進行「民主輸出」。

台北獨立書店裡林榮基友人送的書法。攝影/施品華
台北獨立書店內的連儂牆。攝影/施品華

參與公民行動 多閱讀增視野

獨立書店所帶來的象徵意義不只是香港與台灣的連結,也喚醒台灣人對政治更多的省思,透過林榮基與學者的說法,從中了解要為所追求的理想發聲,增加自身的軟實力是首當其衝,空有衝勁包裝的理想不足以使人折服,了解政府機制與國際形勢,拓展更多的世界觀和視野,也是發揮民主參與的第一步,以書本奠定言論力量的基石,如同林榮基時常掛在嘴邊的:「書枱不屈膝。」

獨立書店裡的書籍,都是林榮基特別挑選過的。攝影/施品華

延伸閱讀:

獨立書店發展獨特文化 夾縫中求生存

紙本書沒落 書店街逐漸走入歷史

折扣戰壓榨小書店 圖書定價盼改善現況

Posts created 9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