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月」來越環保 新式生理用品普及不易

記者 林育萱、張瓊文、張雅筑/採訪報導

台灣女性過往較習慣使用傳統的一次性衛生棉,近年來市面上也陸續推出許多替代性商品,包含布衛生棉月亮杯等。除了舒適度改善之外,垃圾體積也跟著變小,有些女性以環保為初衷開始使用這類商品。但也有部分的人,礙於便利性、使用習慣等,還是選擇一次性衛生棉或棉條,目前這些新式的生理用品仍難以真正普及。

多數民眾對傳統女性生理用品較熟悉。攝影/張瓊文
衛生棉與棉條有害環境
衛生棉所含成分與字面上意思完全無關,內容物不含棉類,而是化學纖維,底部甚至還有背膠,組成成分高達90%是石化產品。
專門研究人類生殖與荷爾蒙的歐洲期刊Reproductive Toxicolgy,於今年初發布一篇文章。內容指出,部分品牌衛生棉含有的鄰苯二甲酸酯類濃度明顯高於普通商業塑料產品,換句話說,有些牌子的衛生棉塑化劑含量竟比其他一般生活塑膠用品更高

  • 鄰苯二甲酸酯類主要用於塑膠製品作為塑化劑,可使塑膠具有彈性及延展性,工業上製造多使用醇類和苯甲酸進行酯化反應而成。然而,不適當的使用可能會對人體內分泌系統、環境生態產生極大之影響。

資料來源/環境賀爾蒙新論點

根據行政院環保保護署提供的資料,塑膠添化物鄰苯二甲酸酯類,在純水中不易溶解。於環境中,該化合物汙染濃度最高的地方包含塑膠製品工廠、工業及民生汙水處理廠以及垃圾場等。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孫瑋孜指出,有品牌被檢驗出衛生棉上的香氣成分含有該化學物質,生理用品直接接觸在女性敏感部位,竟會干擾內分泌系統,令人吃驚。

孫瑋孜強調,衛生棉含有高分子吸水的聚合物,若要在環境中分解,可能要耗時百年以上,十分驚人。同時他也推估,台灣女性一天衛生棉使用量約50萬片,再加棉條的話數字可能又再多一點,用量相當龐大。再者,衛生棉與棉條屬於一般垃圾,最後會被丟到焚化爐處理,進而產生如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毒物質的風險。

孫瑋孜呼籲女性多使用布衛生棉及月亮杯等,可再利用的生理產品,切勿忽略這個非常重要的環保課題。

減塑理念仍有待進步

除了衛生棉,棉條也是部分女性愛使用的生理用品之一。棉條又分為導管式與指入式,導管式棉條結構主要分為兩部分,一為棉條外的塑膠製導管,成分為可回收的LDPE塑膠;二為棉條本體,與衛生棉不同之處在於由人造纖維與棉混和製成。棉條的垃圾量雖可減少,但民眾不一定會將導管確實回收,對此孫瑋孜回應,使用導管式棉條可以是個入門過程,最好的方式還是使用月亮杯或指入式棉條。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而為了環保購買布衛生棉、月亮杯之前,需具備基本的概念。根據2008英國環境局的研究結果顯示,塑膠袋與環保袋相比,塑膠袋反而製造較少的碳足跡若民眾購買環保袋而沒有經常使用,則會造成更多的浪費,在購買物品上民眾需要先具備重複使用的認知。建議先進行初步嘗試,再決定是否購買多個進行替換,以免失去環保初衷。

可重複使用的布衛生棉能降低垃圾量。攝影/張雅筑

2017年十月,綠色和平組織發表台灣消費習慣與心理調查報告2045歲的民眾,有97%曾在網路上衝動購物,而網購所產的垃圾也一直是環保團體關注的議題,對此孫瑋孜強調,所有的垃圾不能只在末端處理,環保團體的淨灘成效始終有限,必須從源頭開始檢討。

生理用品的垃圾減量在近年逐漸開始被重視,而民眾的整體消費習慣也應漸漸開始改變,讓整體的垃圾量能夠再減少,使後代也能擁有乾淨的地球。

生理用品種類眾多 民眾還需更熟悉
陳穎萱表示棉條屬第二級醫療器材。攝影/林育萱

近幾年出現許多不同的生理用品,舉凡棉條、月亮杯,甚至是布衛生棉、月亮褲等,讓女性的生理期可以有更多不同的選擇。知名女性生理用品公司產品經理陳穎萱表示,根據AC尼爾森數據調查,台灣在使用棉條的人口比例占比不到5%,絕大多數民眾仍偏好使用衛生棉。

對於使用棉條,棉線是否會不小心斷裂在體內,陳穎萱回應,衛生棉條屬於第二級醫療器材,因此無論是工廠認證,或是產品的註冊,皆有層層把關,產品都需經過許可和檢驗。針對棉線,工廠本身也會進行拉力測試,經測試後棉條可乘載九公斤的重量,陳穎萱強調,公司目前沒有接收過消費者反應棉線斷裂的情況。

相較於侵入式的棉條,布衛生棉成為另一種替代傳統衛生棉的方案。布衛生棉自製者欣儀(化名)表示,開始使用布衛生棉後,生理期時的垃圾量減少了,雖然需要勤勞清洗,但是看的見的環保是有成就感的。

欣儀認為布衛生棉的舒適度極高,改善了自己原本過敏和發炎的問題,但因市面上較少看見此產品的販售,且要價不斐,才決定開始自己製作布衛生棉

另一位布衛生棉自製者謝小貓(化名)則提出擔憂,認為布衛生棉的舒適度和傳統衛生棉相同,若民眾沒有足夠環保的決心,容易因需要清洗而退縮。

儘管替代傳統衛生棉的用品於目前市面琳瑯滿目,但多數民眾仍因不夠瞭解導致卻步,若願意主動查詢相關的資訊且勇於嘗試,也許能意外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習慣的產品。

侵入式用品令人畏懼 醫師闢謠與叮嚀

2012年在美國曾有名女模特兒因棉條使用時間過長,引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簡稱TSS),最後需以截肢左腿的方式來保命,該新聞當年引發社會震懾,令民眾感到恐懼。

婦產科醫師吳柏瑜表示,自己曾接觸過多名病患忘記體內有棉條所以就醫,但未曾遇過因此引起TSS症狀的民眾,因此強調「引發機率其實遠小於民眾想像,這部分的衛教需要再加油」,即使當年感染導致截肢事件已過多年,民眾仍易有錯誤認知。

針對侵入式的棉條、月亮杯的使用,部分民眾抱有疑慮,包括侵入性的用品是否易造成感染,以及對處女膜造成損害等擔憂,成為許多女性不願意接觸的原因。

棉條使用者鮑柏(化名)表示,因自己使用棉條,家人也數次質疑處女膜是否會造成損傷。對此,吳柏瑜指出,女性陰道內部其實是個「死胡同」,強調棉條到一個點之後不會再更深入,闢謠部分民眾的資訊錯誤。 

許多女性對於侵入性衛生用品仍有疑慮。攝影/張瓊文

吳柏瑜表示,曾遇過五、六位棉條卡在陰道的病患,甚至還有忘記棉條存在,疑惑為何月經尚未結束,才發現情況不對急忙就醫的案例。他強調,陰道黏膜本身是有皺褶的,上面有一些具保護用的上皮,而棉條因為吸力太強,把血吸得太乾,表皮會就龜裂,這時候陰道的細菌可能就會藉此進入陰道,進而造成影響。

至於月亮杯,吳柏瑜表示,如果經血放置的時間過長,在裡面積存會成為培養皿,造成細菌孳生,增加感染的機率。此外,因子宮頸本身具有很強的黏液,所以細菌不容易進去,但若經期來,經血一直流,沒有那麼多的防禦力,這個時候細菌往子宮頸跑,就可能產生發炎的問題。

關於侵入式產品適用性,吳柏瑜也呼籲,除了看清楚使用說明之外,也建議上網查詢相關資訊,同時也提醒女性,如果怎麼使用都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天生陰道不適合這類的侵入式女性生理用品,不需要勉強。民眾若仍有不安,可就近詢問婦科醫師,獲得正確的第一手資訊。

若女性私密處感到不適應盡速至信任的婦科診所求助。攝影/張瓊文

相關新聞:

NGO募集布衛生棉 暖心支援非洲女性

女權意識抬頭 生理用品日趨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