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藍染復生機 三峽子弟共傳承

記者 陳沁琳、張赫倫/採訪報導

深耕教育在地文化 傳承手工藍染

三峽舊名又稱三角湧,自清朝末年為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中心。因先天環境條件優良,盛產富含藍靛色素的馬藍(又稱大菁),在三峽興起了藍染這項產業。

在當時,三峽老街具有「染坊一條街」之稱號,染布業的古蹟牌坊處處林立,包括「林茂興染坊」、「陳恒芳染坊」、「金聯春」等老字號染坊。

後來1920年代,隨著化學染料的出現,傳統染布技術費時費力,因此藍染逐漸被取代。在一群熱愛鄉土文化之士的努力之下,重新復育藍染工藝,找尋曾經失落的三峽染,並且透過深耕教育讓孩子們更認識自己的家鄉。

早期三峽染布業以三角湧街為集散地,到處可見藍染文化蹤跡。攝影/張赫倫
決心返回故鄉 復興之路就此展開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總幹事劉美鈴,本來不熟悉藍染知識,因抱持著對故鄉的熱情,希望能夠找回三峽藍染的傳統技藝,在傳統藍染技術研究專家的協助之下,復興藍染文化。幾年後,在多方合力的推動下成立「青出於藍染工坊」,將原先荒廢的展示館重新翻修成為今日的遊客中心。

店長劉永豐更發現自己對於藍染越接觸越是著迷,毅然決定辭去產品銷售經理的工作,接下這份重責大任,返鄉踏上復興之路

三峽在地子孫共同復育即將失傳的藍染技術,重啟地方文化產業。攝影/張赫倫
傳統技術推文創 「染」起新商機

除了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之外,有群在三峽土生土長的青年,共同創辦了「甘樂文創」,期盼看見三峽能夠新舊交流,為三峽這個老城鎮注入新活力,就此展開文創之旅

除了定期配合舉辦藍染節,甘樂文創更將藍染體驗DIY、導覽及食堂作結合,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能透過此包套行程,一邊享用美食,一邊體驗在地文化,對三峽有更深入的了解。

工坊推出文創商品,希望將藍染經營成一種品牌。攝影/張赫倫
豁「染」開朗 傳統工藝新生命

三峽沒落多時的藍染,再度以新的樣貌甦醒過來,一群熱愛故鄉地在地人為了傳承藍染這項傳統技藝,回到自己的故鄉,也希望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藍染再次重生,並遠遠流傳下去。

 

延伸閱讀:

一磚一故事 雕出舊時光

老街過度商業化 恐失地方特色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