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英國禁塑棉花棒 台灣不跟進

記者 張芷晴、周洳萱、邱凱文/採訪報導

歐洲議會議決,歐盟將在2021年全面禁用塑膠棉花棒等塑膠產品。英國政府也證實,將於2020年4月禁止販售塑膠棉花棒。蘇格蘭更在今年9月通過「全面禁止塑膠棉花棒生產與銷售」法案,成為英國率先禁止塑膠棉花棒生產與銷售區域。有環保人士稱,這是前所未有的勝利。致力於環保議題的台灣,這次居然不搭上這股潮流。

台灣不禁就因少用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陳姿蓉提到,台灣限塑政策裡沒有纳入塑膠棉花棒的原因是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國情不同。「有些國家會把衛生紙、棉花棒等垃圾丟入馬桶或是洗手槽沖掉,而這些廢棄物會直接沖進下水道。但台灣民眾卻很少有這樣的習慣。」

她說,雖然塑膠是台灣最多的廢棄汙染物,但塑膠袋與塑膠吸管的數量偏高。棉花棒並不在十大廢棄物的排行裡,與其他國家存有差異性。

市面上有售賣各式各樣的棉花棒。攝影/邱凱文
邱文彥強調,鮮少人意識到塑料棉花棒對環境的威脅。 攝影/邱凱文

不過,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政務副署長、海洋大學講座教授邱文彥卻指出,塑膠棉花棒桿會經過紫外線輻射而降解成微塑膠。

不過,目前民間團體對於微塑膠的研究仍屬冰山一角,因為研究範圍僅限於表層,殊不知微塑膠會隨著海雪進入到海底。

邱文彥坦言,目前市面上棉花棒的使用率相當驚人,除了用來清理耳垢,美容化妝上的使用量也不可勝計,他在環保署任職時,單位並沒特別提及塑膠棉花棒議題。

他指出,當限制塑膠棉花棒的使用成為各個國家趨勢時,台灣有一天也會看準相關趨勢開始限制或禁止棉花棒的出產與銷售。

如今的問題是,人民的共識與了解不足,尤其美容界及產業界,反對聲浪鐵定一波接一波。再加上選舉在即,面對這個燙手山芋,政府暫時不會作繭自縛觸碰相關議題。

塑膠棉花棒體積雖小,但仍不可忽視。攝影/邱凱文
降解後成微塑膠 殺傷力直升

微塑膠作為新型的環境汙染物,除了重創熱帶雨林,浮游生物生態也相當堪憂。邱文彥強調,微塑膠是海洋的敵人。

當浮遊生物誤食,隨著食物鏈的傳遞而形成生物累積,也代表著,越大的魚類累積在體內的微塑膠越多,人們也會選擇大魚如鮪魚進食,進而對人體健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微塑膠過細,很難從身體器官排出,將間接影響生理功能。他提及,儘管資料與數據越來越多,但微塑膠會造成什麼確切的影響,以目前的了解,還未能下定論。

 

陳彥嘉說,微塑料被魚誤食後可能會影響生殖。攝影/邱凱文

他進一步說明,微塑膠的材質與形態較輕,通常漂浮於水面。但最近有研究發現微塑膠粒會沉到海,原因是微塑膠被海雪包裹後,下沉率提高,底棲生物也大受影響。民眾若不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日常用品,天然寶藏恐怕也難逃死亡的命運。

中央研究院珊瑚實驗室研究助理陳彥嘉則指出,遭廢棄的塑膠棉花棒桿長時間浸在海水裡,將形成微塑膠進而吸附油脂,造成浮遊生物誤食。

她說,魚可分成藻食性及肉食性,藻食性的魚腸道較長,因此難排出體內的微塑膠;而肉食性的魚腸道較短,較容易把微塑膠排出體外。當藻食性的魚無法排出微塑膠時,會造成牠們的腸道發炎,影響生殖。

塑膠棉花棒雖然不是廢棄物的最大殺手,但她在六次凈灘中,都撿到數根塑膠棉花棒桿,這當中還不包括已裂解成碎片的塑膠棉花棒。

環保商品迷思 思考必要性最重要

現今環保意識抬頭,為了避免成為垃圾製造機,消費者考慮購買使用更環保材質的前提,應先思考購買的必要性以減少使用及購買。

陳姿蓉提到,協會志工每月例行净灘時,不難發現塑膠棉花棒的蹤影。目前塑膠棉花棒對海洋的汙染會大於土地汙染,因爲在陸地上的汙染最後也會流到海洋裡。

雖然台灣目前使用焚化爐來消滅微塑膠,但再好的制度也不會百分之百完善,在處理廢棄物的體系裡,依然會存有廢棄物沒被處理到,進而通過下水道系統流入河川,再流到海洋裡。

陳姿蓉表示,民眾應先思考是否非得使用拋棄式物品。 攝影/邱凱文

她提到,棉花棒是由塑膠材質製成的,但因爲塑膠在自然環境中難分解,市面上才出現林林總總材質的棉花棒。「從市面上四種材質的棉花棒,竹、木、紙和塑來看,除了塑膠其餘都屬於可自然分解材質,那要看原料取得與製造過程,是否產生額外負擔。」

陳姿蓉也希望消費者在想什麼材質較環保時,可以思考材料好不好取得,或是否對環境有善。不過,她提到,若一定要選擇其一,竹製棉花棒會更勝一籌。

陳姿蓉也表示,並非所有重複性物品都不衛生,以目前環境來説,已比以往好許多,因此民眾大可放心使用,減少使用拋棄式物品。

近來,網路上推廣重複使用的矽膠棉花棒,若要清潔耳朵,大可清潔乾淨後再重複使用,卸妝時也可使用手帕的尖角清理,或是其他方法。

陳姿蓉強調,盲目購買環保商品沒有比較環保,因此會透過演講或網路告知民眾,真正要思考的並不是材質,而是在買之前反思是否需要,盲目的購入就不是一個環保的行為。

發腫發癢 掏耳反傷耳朵
陳佑誠強調,建議沒有症狀的病患別經常清理耳垢。 攝影/邱凱文

既然塑膠棉花棒會對環境造成傷害,民眾需思考日常長期使用棉花棒的原因。順誠耳鼻喉科診所陳佑誠醫師解釋,一人每月將排出一公分左右的耳垢。人們根本不必特意掏耳,因爲耳道皮會向外代謝,當人類講話或咀嚼時,顳關節將牽動耳垢往外排出。

他指出,由於多數民眾認為耳朵的油脂骯髒,而養成以棉花棒掏耳的習慣,反誤傷耳朵。因爲耳朵外耳道內皮薄如纸,加上棉花棒兩頭的棉花是粗糙的,在掏的過程中角質層會脫落,導致耳道發腫,易引起耳朵發癢,習慣性掏耳將促成惡性循環。

陳佑誠強調,耳朵內的油脂可以起到三項保護作用,除了可以避免蟲子啃咬耳膜,也能抑制黴菌生長。同時他也呼籲,沒有症狀的病患不要常態性用棉花棒清理耳垢,除非情況所需。

另一方面,化妝師由琬晴指出,棉花棒細小,因此在為客人上妝及卸妝時都可用上,當修飾細小的妝容,如眼影或內眼線時,也可使用棉花棒,這可避免影響到其他部分的妝容。

她也表示,在為客人卸妝時都會用棉花棒,在卸濃妝時平均會用上二至三支棉花棒,這需視情況而定,但卸妝時使用濕紙巾或棉花沾上卸妝水卸妝也能達到棉花棒的效果。

另外,世新大學美妍社社長許書萍提到,化妝其實可避免使用棉花棒,多數都可使用化妝的輔助工具來代替,如再修正妝容筆可以避免使用棉花棒來修飾妝容。她指出,自己在卸眼線時,也會利用化妝棉沾溫水來卸妝,效果不輸卸妝水。她表示,一般美妍社在上課時,也不常使用棉花棒,即使有也是二至三支左右。

  • 海雪(Marine snow):海洋中富含有機物質的聚合體,包含生物排泄物、生物碎屑、浮游植物、細菌和顆粒態有機質,這些懸浮物漂在海裡不斷碰撞、結合、包覆,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就形成了海雪。
  • 生物積累(Bioaccumulation):同一生物個體在其整個生活史中的不同階段,身體內來自環境的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的濃度不斷增加的現象。

資料來源/海洋雪生物放大作用

相關新聞:

響應限塑 產品包裝簡約化

限塑時代來臨 我們的回收去哪了?

封溪護漁 為魚蝦建造安穩的環境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