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一德、黃雅秀、邱佳頎/採訪報導
SBL超級籃球聯賽富有「台灣籃球最高殿堂」的美名,至今年為止已舉辦16年。隨著近年來票房收入及球迷的銳減,為了改變風氣和減少批評,職籃籌備小組5月時召開記者會表示欲創辦新的籃球聯盟「CBL」,預期將SBL職業化。但大多數球隊似乎都不太領情,僅有三支球隊願意加入,SBL未來的發展也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
SBL屬於半職業聯盟,但無論在薪資或是行銷包裝上,都沒辦法保障球員,因此它曾被批為「四不像聯盟」。2009年期間,許多台灣籃球界黃金世代的明星球員紛紛西進大陸CBA,導致聯盟缺少明星球員,競爭力因此下滑。直至今日,SBL已經少有代表性球星,比賽精彩度連連下降,整體熱潮也開始不增反減。
明星球員紛紛出走、球迷觀賽意願降低,從體育署運動資料統計中可以看出SBL在第八季前每年的球迷觀賽人數都有到達12萬人以上,在第四季時甚至高達18萬人,卻在第九季後開始每況愈下,儘管在第十三季時又漸漸回升,但依然到不了當初的水準。退役球員哈孝遠在受訪時表示,SBL在這十幾年歷經了三次起伏,而對於現今的狀況,他說:「SBL只會越來越慘。」
SBL各季度觀賽人數(缺第十四季)。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製圖/吳靖慈
(可滾輪放大、拉動圖表檢視每季數據)
哈孝遠進一步解釋,如果想要將賽制改為「主客場制」,除了必須跟地方政府結合外,也需觀看球團的意願。而缺少主客場制的SBL就是籌組職籃的最大阻礙,也是富邦勇士決定轉向投靠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ABL)的主要原因。球賽沒有主客場,球迷便難有歸屬感。
專業球評李亦伸對於此現況表示,如果籃協不積極改善、尋求更好的配套措施,那麼聯盟將永遠進步不了。
九太科技董事長沈會承在14年前將球隊轉讓給東森羚羊,沒想到球隊在經過這幾年輾轉轉手後,又即將回到九太科技手裡。在SBL處於如此低迷的時刻,沈會承願意跳出來接手球隊,無疑帶動一波討論,哈孝遠更是大力稱讚其魄力,並稱此舉為一件「偉大的事」。
由於九太企業的規模相對於其他贊助商而言小很多,加上球隊暫無明星球員,戰績也不夠顯赫,因此球迷是否買單、球隊是否能將戰力提升,還需觀看未來的發展。中州科大教練許智超認為,儘管現今球員素質並沒有比從前差多少,但球賽的張力的確不如以往。市場萎縮、場地取得困難、品牌行銷不佳,這些都是SBL目前遇到的困難。
UBA球員莊家誠認為,SBL較可惜的是制度上和球員的待遇不夠完善,造成球員向外流失卻也沒辦法找到更好的外援。除了內部經營的問題外,外部也有許多需要籃協幫忙導正、推動的事情。例如11月可能會通過的「運動產業獎勵條例」或是尋找有意願之地方政府及企業家投入,贊助增加球隊或舉辦比賽等。而目前舉辦的「主題周」,是一個可以吸引球迷的活動,有望持續推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李亦伸 |
SBL如何挽回民心 重現當年風潮
SBL創立初期吸引全國球迷注目,投資公司也看準這股風潮大力支持,包含知名運動品牌等企業都爭相投資贊助,也讓聯盟帶來大量收益,在全盛時期的門票一票難求,當時也創造許多明星球員,包含野獸林志傑在比賽中上演雷霆冠軍的灌籃及田壘彈無虛發的三分球,至今仍讓球迷津津樂道,也是當時球迷願意花錢進場的一大關鍵。
中華籃球協會在2019年推出職業化,許多球團不給予支持、兩支球隊離開SBL聯盟,面對現今隊伍的縮減,中華籃協欲嘗試以「農場聯賽」的方式來完成比賽,但由於職籃大聯盟尚未成立,因此此一說隨即便被否決。而九太科技籃球總教練劉嘉發指出「希望SBL能增加球隊,積極培養新秀」,多訓練球員打出精彩比賽讓更多好手留在台灣。
劉嘉發認為現今政府還沒有好的法條,政府與投資公司還沒達到共識,讓很多公司不敢踏出職業化第一步,他進一步表示:「如果雙方有達到共識,企業一定會願意職業化。像中國職業籃球,政府都會贊助場地、減稅等等措施,減輕球團的金錢壓力,所以如果台灣想走向職業化,應該多效仿一些亞洲職業籃球的做法。」
劉嘉發也提到,未來如果SBL職業化,球團需要走向「主客場經營」,必須要有主客場的市場深度、軟硬體條件和球團執行力,當這些都做到就會有票房和贊助,球員薪資提高就會打得更有價值,職業化是需要球團跟政府一起努力合作慢慢耕耘。儘管SBL職業化目前執行困難,但目前籃協也有在慢慢改善現在的窘境,期望未來SBL可以重返當年風潮,再造籃球殿堂。
SBL未來計畫 台灣籃球未來發展
SBL是台灣籃球的最高殿堂,但卻是以社會組賽事的方式來舉辦,缺乏像中華職棒那樣完整的企劃、服務、行銷,因此當熱潮過後,票房自然而然開始走下坡,隊伍也從7隊減少成5隊,有些球隊選擇加盟到ABL發展,有些球員則被挖角到國外的聯盟,而本預計於今年12月開打的「台灣職籃」因只有3個球隊加盟,缺少第4個球隊,宣布喊停。
隨著愈來愈多球隊、球員出走嚴重,SBL推出新的賽制來吸引球迷買單,但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政府還是得為籃球職業化作出一套完整的規畫,並且用政策促使更多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在球隊,給球員更好的待遇,讓球員願意在台發展,像是今年11月可能通過的「運動產業獎勵條例」,企業只要投入資金在體育項目中即可減免賦稅,希望能讓更多企業願意投入資金經營球隊。
面對SBL觀眾人數、比賽精彩度不若當年,李亦伸指出,台灣籃球在國際上的賽事沒有足夠優秀的表現,且缺乏像職棒一樣的主客場制度,讓各地球迷有更多機會去觀看比賽,中央跟地方政府必須共同推行籃球運動,提供球隊主場、資源,才能讓台灣籃球熱潮延續,讓籃球職業化不再只是空談。
而對於那些旅外球員,李亦伸則認為不該阻止他們到更好的地方發展,因為國外有更高的薪水、更多的資源去幫助球員,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規劃一個好的環境,讓那些旅外球員歸國後,將所學帶給台灣籃球的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