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鄭梓儀/採訪報導
隨著台灣少子化現象愈發嚴重,更多人選擇「養毛孩」勝過「養小孩」,然而,由於飼主的概念並沒有隨著養寵物的普及而提升,導致許多人因為不當飼養或棄養,讓許多「寵物」淪為「流浪動物」。行政院農委會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結果指出,2018年全台遊蕩犬隻數量為14萬6773隻,比去年增加了近兩萬隻。
遊蕩犬數量的攀升提醒著人們關注流浪貓狗議題,而根據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統計,自2018年6月至今年6月,台灣有關「流浪貓狗」的新聞報導總計為1345則,且平均一天報導五則以上,足見流浪貓狗議題在台灣的熱度。
資料來源/浚鴻數據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新北貓狗認養率高 生命教育應受重視
調查結果指出,2018年新北市遊蕩犬隻數為1萬2202隻。而新北市動保處為減少流浪犬貓數量,近年來連續推出了「領養不棄養」、「生命教育」等多項措施。根據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統計,與「認養」相關的新聞往往正面聲量高於負面聲量,表明民眾對認養流浪貓狗有較積極的態度。
新北市動保處處長陳淵泉表示,2018年新北市就有7000至8000隻犬貓被領養,而新北市現在共有八個動物之家,總收容量不到2000隻,認養率非常高。
然而,如此龐大的認養量,是否代表有部分認養人最後會棄養?陳源泉談到,認養人必須年滿20歲以上,且通過認養知識測驗,才能成功領養;再加上認養的每一隻寵物都會攜帶晶片,若棄養,認養人將遭罰款3至15萬,並列入黑名單,終生不得再領養。
陳淵泉表示,新北市動保處推出眾多與認養相關的措施,但他認為最不容忽視的是「校園流浪動物以及生命教育」。此活動旨在通過認養流浪動物教育校園內的學生「尊重生命,善待動物」,在下一代的心中埋下「愛的種子」。「現在孩子未來會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這是無遠弗屆的影響。」。
陳淵泉強調,生命教育所認養的犬貓雖然只佔認養總數的千分之一,但其背後的意涵卻遠比數量重要。
狂犬病疫苗解禁 可選擇自費施打
文字雲顯示,與「流浪貓狗」相關的議題除了認養外,還有狂犬病。狂犬病由於存在100%的致死率,一度造成台灣社會恐慌。2018年7月,由於國際人用狂犬病疫苗貨源供應嚴重短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不得不修訂疫苗適用對象,暫不給予遭流浪犬貓咬傷民眾疫苗,今年5月,人用狂犬病疫苗解禁,民眾可選擇自費注射疫苗。
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若被流浪犬貓咬傷應立刻施打狂犬病疫苗,然而,疾管署官方發表聲明表示,由於台灣目前驗出狂犬病的動物仍以鼬獾最常見,遭其他野生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感染風險極低。所以不建議接種疫苗,若民眾堅持接種,也可自費接種疫苗。
陳源泉提醒,若民眾在野外遭遇流浪犬攻擊,不可拔腿就跑,應站在原地,眼睛直視,發出較大的聲音來嚇退流浪犬,再用眼睛的餘光看周邊是否有防身的武器,然後慢慢往後退,離開其視線。若不幸被咬,應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用碘酒來消毒,並且馬上送醫。
隨著台灣動保法的完善以及民眾生命教育的普及,流浪貓狗議題將愈發得到重視,陳淵泉相信,民眾動保觀念的轉變是一條很長遠、卻必經的道路。
(本文數據資料庫來源/浚鴻數據開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