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比照日韓收出國稅 考驗台旅遊魅力

記者 李葳、周庭羽、游孟舉、葉書銘/採訪報導
觀光局統計,目前一年國人出境約 1458萬人次、來台旅客則有1069萬人次入境。 攝影/游孟舉
觀光競爭難突破 擬再課徵出國稅 

很多人不知道改善機場設施的錢,是來自遊客的口袋,仔細看看機票背面,會加收一筆機場服務費,兩年前從新台幣300台幣調漲為500元。其中一半是給觀光局,另一半則是用來促進觀光。而今年11月,民進黨立委陳歐珀在立法院交委會質詢時提出,台灣觀光競爭力持平十年,應積極推動,釐清問題中心點,並提出了要比照日、韓,加收一筆出國稅。觀光局統計,目前一年國人出境約1458萬人次、來台旅客則有1069萬人次入境。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17全球旅遊與觀光」評價台灣觀光競爭力10年前是30名,今年也還是30名,原地踏步。反觀日本從25名進步到第4名;韓國由原本落後的42名進步到19名。

出國稅加收 民眾反應有好有壞

剛回國的張先生表示,多增收出國稅並未影響出國旅遊意願,如果多那筆資金可以有效改善機場設施,那對國家也未嘗不是件壞事。吳小姐則表示並不贊同多收出國稅,但如果增加此稅收,希望政府能把這筆錢有效利用,且列出明細給民眾,建議政府多加開免費接駁車的資源,或積極補助觀光產業,使台灣觀光收益增加,則可達到雙贏的局面。

旅遊業陳小姐表示,近期來台的日團、韓團都有年年上升的趨勢,如果增加了「出國稅」,對於旅客來台的意願多少會有影響。樂見政府花心思於台灣觀光產業,增加發展觀光資源,但出國稅用途務必要與各界嚴謹討論再上路,才能有效說服民眾,政府政策也順利執行。

日本觀光大躍進 台灣是否該跟進

近年來,日本的觀光產業已成為其經濟命脈之一。而日本觀光業之所以能大躍進的原因,日本觀光廳列舉三點:第一點是 2015年日圓貶值後,使人覺得赴日旅行價格實惠,且日本自身文化就吸引許多觀光客,此幣值波動更使旅客遊日意願提高;第二點則是日方政策得力,放寬短期停留簽證發放條件,使更多國外旅客,包括龐大的中國遊客,能進入日本觀光;最後是亞洲地區經濟成長,促使海外旅遊需求擴大等。隨著觀光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日本政府在此條件下決議,將推動徵收出國稅,每人1000日圓,約新台幣270元,預估最快將會再在2019會計年度開始徵收。這項新稅不分國籍,只要是離境者一律皆徵收,若新稅制穩定後,未來將考慮直接加在機票費裡頭。

此項新政策意味著往後凡是赴日旅遊的民眾,將再多花一筆錢繳給日本政府,但已日本觀光如日中天的盛況,似乎不影響遊客旅遊的意願。在觀光盛行的國家,出國稅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日本觀光廳預估,增收出國稅後,每年可為日本國庫增加日幣400億,大約台幣107億6000萬元稅收,將用推動觀光等項目。然而台灣在擬定出國稅、增加觀光財的同時,必須先衡量未來的觀光條件及如何使國人接受,以免期許增加觀光收入的願景,反而降低國內外旅遊的意願。

 資料來源/日本政府觀光局
自民國100年以來台灣旅客與出國人變化。製圖/葉書銘、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改善機場設施錢從哪來 各國出國稅比較

隨著在2015年修法,將過去酌收300元的機場服務費調升至500元,許多民眾才發現機場服務費的存在。在台灣,機場服務費的收入主要用於兩個地方,第一個收入分配約占四成,是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向使用機場的旅客加收機場服務費,用於機場設備的維護與建設,並且持續提升對旅客的服務品質,而另一個收入分配占約六成,用途則是用於發展台灣的觀光產業,包含風景區的管理與觀光相關的建設等。另外近期在立法院質詢會議上也有立委質疑交通部,在機場服務費的收入上,去年結餘約39億沒用完,對於當初調漲機場服務費的必要性也抱持懷疑。而如今要擬案評估對出國旅客再加收出國稅,民眾大多抱持不支持的態度,常出國的旅客周先生表示:「除非政府能列出徵收的金錢用途與流向,否則實在不支持再多徵稅。」

台灣是否要比照日本徵收出國稅,必須將眾多因素納入考量,並且有實質的作為。 攝影/游孟舉

對於課徵出國稅的方面,鄰近地區確實有部分國家已經實行,南韓對於出國旅客課徵10000韓幣約271元台幣的出國稅,而澳洲出國稅則較高,課徵60澳幣約1390元台幣的費用,至於日本則擬訂於2019年實行離境稅,課徵1000日圓約266元台幣。然而台灣若真的要加收出國稅,則必須評估我國的觀光文化背景以及旅客意願,並且適度的調整機場服務費與出國稅之間的比例,劉松達則說:「出國稅若要實施,最重要的條件還是要先讓收支透明化,讓民眾可以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裡。」貫徹「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

製圖/李葳、資料來源/觀光局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