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育如、李佳諳、吳彥萱、洪楷婷/採訪報導
當前非洲西部及南部之貧窮與疾病猖獗的亂象,遠因可追溯至歷史上西方列強的掠奪侵吞,近因則是內戰不斷、政權更迭頻繁、政府嚴重貪腐等。在民不聊生的情況下,人們求得溫飽已不容易,遑論完善的醫療照護。
自千禧年起,台灣政府與屏東基督教醫院,以及台大、榮總等合作派遣醫療團隊前往非洲,提供進步的醫療支援,盼能幫助徘徊生死邊緣的人民。國際援助也是我國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然而不盡如人意的是,援外行動深受國際情勢變動的影響;近20年來,在中國的打壓排擠下,台灣外交處境艱困,而往昔的非洲友邦,現況又是如何呢?
中國崛起 台非友誼受阻
賴比瑞亞、塞內加爾、查德、馬拉威、甘比亞、聖多美普林西比自2003年以來,陸續與台灣斷交,致使我國的非洲友邦,至2016年僅餘布吉納法索、史瓦濟蘭二國。
台灣早在1968年就與甘比亞建交,但1974年中國要求甘比亞台灣斷交,二周後台甘便中止外交關係;1995年,台灣開出3500萬美元的復交條件,才與甘比亞重修舊好。2013年,甘比亞總統賈梅單方面宣布與台斷交,並於2016年與中國復交。
1997年,聖多美普林西比與我國建交,二個多月後中國宣布與其斷交;然而同樣在2016年循著所謂「甘比亞模式」,聖國宣布與台斷交,並於五日後與彼岸復交。對我國而言無疑是外交關係上的一大挫折,顯示中國為台灣與外界交流的一道障礙。
一天賺不到兩美元 史國人民沒錢就醫
雖然在外交路上遭遇挫折,台灣依舊努力拓展國際關係,而改善非洲友邦落後的醫療狀況,向來是台灣進行外交援助的重點之一。外交部長期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國內大型醫院及非政府組織合作,除外派常駐醫療團至邦交國,也定期推動醫事人員訓練計畫,更於2001年開始派遣具有醫學、公共衛生專長的外交替代役男至友邦服勤,支援醫療團診療、執行手術以及協助防疫工作。
至2016年,台灣的非洲友邦僅剩布吉納法索和史瓦濟蘭,為鞏固得來不易的情誼,政府積極提供各項外援,其中醫療團的進駐對於疾病猖獗的非洲國家來說最為迫切。
史瓦濟蘭官方統計愛滋病罹患率佔總人口數近三成,傳染率高的結核病也相當盛行。因大部分財富和資源都掌握在皇室手中,城鄉差距大,偏鄉人民一天收入不到二元美金(約60元台幣),難以花錢就醫,加上來往城市交通不便,居民只能等候醫療團每年四至六次的義診,台北醫學大學國際醫療組組長許芝瑄補充,除了義診外,也會進行衛教宣導及幫助重症病患轉診。
每年政府都提撥120萬美金讓北醫派遣由六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團隊常駐史國都市地區致力改善醫院資源,彌補醫院人力不足的問題,許芝瑄表示,現階段雙方政府皆著重於醫療人員的專科培訓,史國將來有望減少對台灣醫援的依賴。史國政府也證實,歷經台灣醫療團隊八年的進駐,醫療環境的改善有目共睹。
克服落後環境 民間團體非洲送暖
除官方外派醫療團,民間團體的協助亦功不可沒。例如,台中天主教公署主辦之史瓦濟蘭醫療服務志工團定期赴非協助醫療工作,副團長游芬媛連續三年攜家至史國義診;游芬媛表示,奪走無數史國人性命的愛滋病及肺結核,在北醫醫療團與志工團的合作下,兒童愛滋病垂直感染率由35%降至7%,人民平均壽命也逐漸提升中。
還有投入偏鄉及低度開發國家義診多年的台灣路竹醫療和平會,自2000年開始,每逢過年期間都會組織約20人的義診團遠赴非洲駐診兩週,數十年未曾間斷;該會三度至我國昔日友邦甘比亞提供醫療援助,足跡踏遍南非、查德、賴比瑞亞、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國。路竹會主任李思青表示,前往義診的地區都是極度落後的偏鄉,距離市區至少數小時以上車程,當地幾乎沒有醫療設施,且居民衛生觀念薄弱,甚至隨地撿食物,導致皮膚病和腸胃疾病嚴重,政府機關卻沒有任何改善措施或教育宣導。
2016年與我國斷交的聖多美普林西比資源更為短缺,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許芝瑄還說,該國沒有自來水,居民多生飲泥水,因而易罹患腸胃疾病,北醫醫療團除支援門診及瘧疾防疫工作外,更協助改善基礎建設。
李思青分析,非洲國家普遍經濟拮据,且貧富差距極大,資源都集中在城市,加上幅員遼闊,根本無暇顧及未開發地區,因此大多消極因應偏鄉醫療。再加上民眾習慣依賴民俗療法,除非罹患重病才會去醫院,眾多村落連交通工具都沒有,只能在家人陪同下拖著病體走一整天的路到市區看病,顯見醫療資源分布極為不均。
我國「醫」心幫助 盼提升當地醫療水平
談到多次義診經歷,李思青表示每一次出團都不容易,尤其在以往的非洲友邦陸續斷交後,缺少外交部的協助,前往義診困難重重。首先,她認為最大障礙是申請行醫許可,需要當地政府核發才能進行醫療活動,因為沒有標準流程,非洲人工作效率又較差,自行申請至少要提早半年,有時也不一定會通過,不少非邦交國的理由居然是「要先問問中國」。
處理完簽證和行醫許可,義診物資的運送也讓他們傷透腦筋,例如醫療儀器容易超重,為節省高額稅金,義診人員只能帶少量行李,其餘空間都拿來放置器材,而愛滋病猖獗迫使,牙醫等各科醫生在診療時需要全副武裝來避免血液感染。義診之路何其艱辛,會長劉啟群一路走來卻堅持不接受政府補助,李思青表示,想到患者綻放笑容,就有動力繼續下去。
論及近廿年來自官方及民間的醫療外援的成效,李思青說:「非洲地幅遼闊,落後偏鄉分散,我們希望能多方幫助,所以年年更換地點,效果可能無法像固定駐地那麼顯著。」
改善非洲醫療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台灣致力提供友邦協助,即使外交處境近年來逐漸惡化,依然有許多民間組織前往義診,充分展現國人的人道精神。至於如何協力改善非洲民眾的就醫情況,李思青認為,需長期且穩定的探訪和追蹤,加上當地政府要有心改革,公平分配資源,使城鄉同步發展,才有機會提升整體醫療水準,扶持在貧病之間掙扎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