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柯欣妤、黃馨毅/文山報導
里民的動員,影響社區發展,文山區忠順里創造忠順文化,並精進活動品質,讓里民在活動中,既能服務又能學習,吸引政府經費投注,更有許多團體前來觀摩,成了社區營造的模範。
經營口碑 讓社區總動員
民國 82 年,社區營造的概念進入台灣,當時政府並不重視,里長們也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為了突破困境,文山區忠順里里長曾寧旖開始試辦各項課程。因為沒有盛產的作物,也沒有歷史古蹟,因此曾寧旖決定讓自己成為忠順里的亮點,由她來打造忠順文化,以能交朋友,又能從服務中學習為由,召集里民擔任志工。
比起選擇特定里民,作為活動參與對象,她透過多方發展,和活動留下的口碑,吸引更多民眾參加,讓社區動員起來,便是忠順里走向成功與成熟的關鍵。同時她也走訪新竹市香山區、彰化福田社區以及大陸福建省等處,學習其他社區經營的優點,期望將忠順里打造成「大家都是一家人」的友善社區。
儘管社區發展漸趨成熟,曾寧旖仍表示,需要台北市政府人員長期駐點,提升里政與市府政策執行率,針對活動場地租金能給予更多補助。
里民參與度低 里政待政府解決
同樣開辦多元課程的華興里里長林堃池,針對景美靠山的特性提倡綠美化覆蓋率,只要里民申請並經過評估許可,就能增加里內更多綠地,但是至今民眾使用率卻不高,對於課程參與情形,林堃池也表示:「有些課程只有兩、三人參加。」相較忠順里數十名里民參與活動的情形,里民參與度低。
另外,因為忠順里的成功,獲得北市府各局補助經費,使里內設施和造景更加健全,反觀華興里,對於試院路口交通紊亂情形,雖然多次反映,至今僅能以紅綠燈的秒差,作為暫時應變措施,試院路國有財產署的閒置空地,林堃池也曾爭取使用權,最後擔憂營造後產生爭議,只能選擇放棄。
適性協助 研擬政策與里政結合
根據各里不同發展情形,文山區議員厲耿桂芳除了要求民政局全面給予經費補助,讓各里有資金興建辦公室外,她鼓勵社區發展趨於成熟的里,不斷創新,並協助待加強的里,找出里政問題,共同解決。同時,她也計畫在未來,提議由政府出資,結合里長及里內志工,讓照顧員走入社區,提供照顧天使的服務。
社區營造是項長遠計畫,里長若能使里政內容豐富化,協助里民對里內事務的反映,將成為政府施政目標考量的重要依據,創造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