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怡文、林捷倫/採訪報導
太陽能產業發展遠不如預期,智慧型手機及電腦市場也逐漸飽和。儘管台灣半導體產業整體產值較去年仍有微幅成長,但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統計指出,2016年仍有下滑的風險。台灣半導體產業輝煌的背後,存在著潛在風險。
每年,晶片中的電晶體都會增加一倍,以改善電腦等高科技產品的性能。然而,這股進步趨勢正在趨緩。因為,全球半導體龍頭競相將製程推進的同時,引領半導體科技進步的摩爾定律也正邁向極限。據台灣半導體協會估計,摩爾定律最多只會再存活五年。
每年,為了維持產業競爭的優勢,就算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台積電,也需花費大量金錢投資技術開發及設備更新,單是建廠成本就從1983年的2.5億元激增至2003年的36億元;因此,就算台積電營收逐年成長,每年投入新設備的成本也成倍增加,整個半導體產業都在和時間賽跑。其中,在2012年時,台積電2975億元的現金流入,甚至還低於同期3239億元的現金流出。曾是台積電工程師的王燈山對此表示,一旦走到物理的極限,大概就到了台積電走下科技舞台的時候。
除了日薄西山的摩爾定律,中韓競爭對手也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虎視眈眈。
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公佈實施,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強勢姿態打入半導體市場,除了投資教育與研發,鼓勵新競爭者進入市場之外,更設立國家基金及加強金融支持,直接將資金注入國內企業。
不同於過去減稅、補貼的鼓勵政策,這次中國政府直接投入1200億人民幣(約5900億台幣)的投資基金扶植半導體產業,範圍涵蓋從設計、製造、封測到材料的產業鏈發展。關於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台灣平坦化應用技術協會秘書長康來成表示,台灣政府可準備一筆儲備基金,並參考國外的案例制定對台灣有利的扶植政策。如韓國目前是透過銀行融資的方式,增加廠商對於本國設備的使用,凡應用韓國設備就能得到銀行低利率優惠;另外,新加坡的科技業創業投資機制也相當完整,從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到成熟期五個階段,都有VC創投的完整支持,值得借鑑。但若要從根本改善台灣現況,需從企業內部的改善作起,基本商業倫理觀念的改變更為重要。台灣人才個性積極,腦袋也靈活,但往往因收尾不當而最終使效果大打折扣。
康來成最後鼓勵台灣企業,其實危機未必不是轉機,所有科技最終都會回歸人性需求,端看決策者如何發掘商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