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公民電廠2】落實綠能發電 公民電廠模式多元

記者 蔡佳妮、查厚葦、武廷融/採訪報導

能源轉型的發展中,公民電廠成為另類的選擇方式。然而公民電廠的發展模式眾多,公眾參與的選擇性也多樣化。國內環保團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下簡稱:主婦聯盟)積極推廣社區型公民電廠,結合關渡國中能源教育成為典範;也有企業開發網路募資平台,降低民眾進入門檻,讓人人參與綠能發電成為可能。

鼓勵民眾參與發電 打破太陽能板負面疑慮

主婦聯盟長期倡議能源節電以及公民電廠的概念,吳心萍說明,近年來「公民電廠」已成為能源發展中重要的趨勢,民眾透過購買太陽能板與業者簽訂二十年的契約,能透過直接參與發電的過程,「這樣不僅達到綠能發電的目的,更使得民眾對於社區產生參與感,而這也就是一個很直接且重要的能源教育」。

她也提到,雖然民眾普遍對於氣候變遷問題具有意識感,但缺乏更進一步的方式了解相關的資訊。加上關於太陽能板的負面謠言亂竄,例如面板材質有毒、鳥類飛過太陽能板會被燒死等。大家對綠能的資訊掌握度低,導致對太陽能板產生害怕的心態。

為了加強民眾對於太陽能板的正確觀念,主婦聯盟曾舉辦過活動,邀請民眾藉由直接拆解、敲開太陽能板,了解其內部的構造,主要是由75%玻璃、15%金屬和其他的塑膠、晶片所組成,試圖打破民眾的負面疑慮。

太陽能板內部構造示意圖。資料來源/主婦聯盟、製圖/查厚葦

推動社區公民電廠 結合關渡國中能源教育

近年來,主婦聯盟積極推動能源教育相關的活動,向民眾宣傳能源轉型、公民電廠的概念,透過舉辦活動展示互動能源展板,讓民眾了解家庭電器產品的耗電量,進而從日常生活習慣開始著手,改以最能節能減碳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會傳授各種生活中簡單的節能小巧。

主婦聯盟設計推廣能源教育的展板,透過互動性的小活動,讓民眾更加了解平常的耗電量。攝影/武廷融

在公民電廠方面,主婦聯盟藉由實地走訪社區與里長進行溝通,並且協助舉辦說明會向民眾進行推廣。吳心萍提到,「有時候會趁著阿公阿嬤跳健身操,跟他們宣導公民電廠,透過花時間溝通、說明細節,也有許多年長者願意投入參與其中。」

今年主婦聯盟也與陽光伏特家共同規劃「台北市關渡國中公有屋頂的公民電廠試辦案」,這也是第一個由公民團體所主導的案場。吳心萍表示,此案件的獨特性在於50%的面積是開放給關渡當地的居民參與,範圍限制在附近的三個里(八仙里、一德里、關渡里),其次為北投區和台北市居民。

希望藉由大家的共同參與,除了可以賺取的躉電費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其發電的部分收益是投資到關渡國中的能源教育上,未來也規劃與關渡國中校方一同合作推行能源教育和結合科展需求。

群眾募資型公民電廠 公眾參與更具彈性

公民電廠的型式,除了成立綠能合作社及公民團體推動之外,群眾募資模式也是其中一項熱門的管道。綠點能創公司以網路集資型式發起「陽光伏特家」專案平台,採「售後租回」模式,民眾可透過網路平台提供的案場,自行選擇購買自己有興趣的專案,並與平台方簽訂定期化的合約,將購買的太陽能板以租賃的形式提供給平台,陽光伏特家再依據電費單的金額,從而藉由租金回饋給民眾。

柯建佑表示,由於合作社是以成員共組的模式,導致每位社員都必須參與每一座案場,因此與合作社相比,陽光伏特家募資方式具有較大的彈性及自由度,盼望在未來能夠擴大落實民眾加入太陽能發電的行列,展現公民行動的更大的可能性。

台灣公民電廠發展類型比較圖表。資料來源/新北市智慧綠能合作社、陽光伏特家、製圖/查厚葦
網路群募型公民電廠陽光伏特家平台,民眾可以在網站中選擇自己有興趣進行投資的電廠。照片來源/陽光伏特家官方網站

在建案開發方面,陽光伏特家藉由與中南部當地的太陽能板廠商合作,協助進行結構評估和協助開發。此外,民眾不僅可以在平台上購買太陽能板,還可以自行投資有興趣架設太陽能板的屋頂,平台方也會給予專業的評估,進而幫助光電建置。柯建佑說,建蓋公民電廠的入行門檻較高,需要對於太陽能方面資訊及工程架設上有專業的知識及經驗,加上目前台灣的光電廠商品質上參差不齊。因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會有很大的阻礙,若是藉由既有的平台幫助進行專業性評估、規劃,可能會是比較簡單的入門方式。

在推廣層面,初期透過在遊行中擺攤和社群網路來吸引民眾參與,而近期平台參與的人數大幅提升。柯建佑指出,雖然用戶大部分還是以追求實際面上收益為主,對於環境氣候議題關心度不高,但他們還是會持續透過舉辦活動擺攤、網路客服,來加深與用戶之間的連結,從而進行宣導綠能概念。

網路募資的型式相較於社區共同參與,缺乏民眾的凝聚力,但仍能達到社會宣導的效果。曾參與募資的大學生李若慈表示,本身就十分關注能源相關的議題,近年來搶購太陽能板也成為另類的風潮,自己的身邊也有許多朋友參與其中,「陽光伏特家的公民電廠提供輕鬆的方式支持綠能,即便是大學生也可以參與,可以自由選擇有興趣的電廠,以及購買所需的數量,設備維護和相關流程都可以交給平台方負責,既簡單又具有保障性」。

綠能屋頂具發展潛力 公眾參與是關鍵

根據行政院提出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再生能源於2025年須達到發電量的20%,其中太陽能光電大約占20百萬瓩(GW),而屋頂型光電已在去年達成3百萬瓩(GW)的目標,因此現調整為6百萬瓩(GW)、地面型光電為14百萬瓩(GW。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屋頂型光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許多都市建築屋頂及公有建築屋頂仍未得到完整規劃,政府與民間團體應共同合作,在有限的土地上做最好的利用。

建物架設太陽能板(圖為淡水輕軌附近)。攝影/武廷融

擔心違建曝光 民宅屋頂光電難普及

屋頂是一個適合太陽能光電發展的空間,架設太陽能板也提供民眾好處,如降低屋頂溫度、增加收益等。雖然整體而言屋頂型光電有發展潛力,但在台灣都市中能見到屋頂光電的機率卻少之又少。以台北市來說,地狹人稠不利於架設地面型光電,而一般民宅屋頂架設太陽能光電板又遇到許多困難,根據地方能源治理分享平台中各縣市再生能源裝置量顯示,目前台北市在太陽光電裝置量為30千瓩(MW),是本島縣市中的倒數第三名。

各縣市截至2020年10月累積太陽光電裝置量(單位:千瓩)。資料來源/地方能源治理分享平台中各縣市再生能源裝置量、製圖/武廷融

林子倫解釋,台灣都市屋頂結構複雜造成光電發展不易,政府雖為鼓勵設置屋頂型光電,放寬違章建築屋頂可以架設太陽能板,不過民眾意願仍然不高,釋出的屋頂也不如預期的多,部分原因在於民眾害怕架設太陽能板的同時,違章建築也可能會被政府登記。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研究員魏揚表示,即便中央政府對違章建築屋頂提出放寬政策,各地方政府大多還是交由地方建管單位認定,且同時也要考慮到消防法規與安全性的問題。另外,台灣都市建築密集,屋頂遮蔽或水塔裝設問題都可能導致太陽能板架設面積縮減,這樣的情況下業者也不會有意願架設。

對此,林子倫認為可以學習國外策略,未來在房屋興建時就建設屋頂提供太陽能板裝設。他分析,根據內政部規定,屋頂可以做綠化或架設太陽能板,但大部分人對太陽能板不熟悉或認為建設過程繁雜,所以多做園藝植栽等綠化,也讓他感到非常可惜。因此希望未來興建大樓時在設計過程就加入太陽能板,可以增加太陽能板在都市建築的普及。

公有屋頂盤點保守 瞄準校園綠能發展

除了民眾私有屋頂外,公有屋頂更是發展太陽光電的首要目標。不過綠盟研究員劉如意表示,目前公有屋頂的裝設量不如民間團體預期,且政府機關在盤點可建設太能光電的公有屋頂方面不夠積極,大多是以應付的心態完成盤點,她認為,若真的要達成能源轉型,並不能只以達到規定數量為目標,而是要盡可能發揮最大值。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關於公有屋頂盤點,政府部門不夠積極外,也可能是缺少專家提供意見,現在也有業者一起做盤點,讓他們提供相關建議。攝影/蔡佳妮

林子倫則說,政府部門不夠積極外,也可能是缺少專家提供意見,導致盤點出來的報告都較為保守,現在也開始聯絡業者一起做盤點,讓他們提供相關建議,同時也把停車場或其他公有設施納入考量。

在公有屋頂中,校園屋頂也被視為重要的裝設規畫區。因應政府推動全國中小學教室裝設冷氣,林子倫說明,面對未來可能增加的龐大用電量,目前也正在全力盤點校園屋頂架設光電,盡可能在加裝冷氣的同時也架設太陽能板,在施政的同時也把綠能一起考慮進去。

目前學校屋頂設太陽能板的數量仍不多,林子倫認為,台灣許多校園建築可能有建照問題,或是大樓結構老舊需改建,種種因素都讓業者降低架設意願,也使得目前在規畫校園屋頂光電時還須解決現存困難。

在校園推行光電除了利用屋頂外,光電球場也是一個成功的方案。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所發布《學校設置太陽能光電球場作業參考手冊》,光電球場可分為三種類型,包括在一般球場上興建太陽能板作為屋頂、在空地上規劃光電球場,或是在風雨球場屋頂上加裝太陽能光電系統。林子倫表示,光電球場是個多贏的做法,除了綠能的推動,學生也能在陰涼的空間運動、學校則增加一筆收入。

同時,光電球場也成為最好的環境教育設施,讓太陽能板靠近大家的生活,透過教育及了解,排除民眾對太陽能板的誤解與疑慮。林子倫也提到,目前許多縣市學校都在計畫蓋設,並且自今年起,光電球場增加6­%的躉購費率,希望提高誘因增加業者及學校意願。

公民攜手合作 能源轉型不是夢

台灣民眾對能源轉型議題有相當高的關注,根據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公布《2020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報告》顯示,有55.1%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未來適合採用太陽光電,顯示出民眾對再生能源有所期待。「台灣民眾對能源轉型議題仍處在有意識但沒有行動的狀態。」林子倫認為,公民電廠及綠能合作社是讓民眾能夠實際參與及了解的好方法,民眾成為股東、獲得收益,就能夠貼近與能源的關係。

為此,林子倫表示政府也開始推動偏遠地區及原住民地區補助方案,讓民眾學習如何組織公民電廠,從各縣市做起,使大眾了解能源轉型也可以是一同獲益,並期望能聚集更多社區民眾參與,破除社會對再生能源的迷思及誤會,讓再生能源自然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延伸閱讀:

【公民電廠1】公民電廠攜手農村再生 淡水忠寮社區的綠能轉型

大學生創業賣綠電 盼開創綠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