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痕3】移居不宜居?

北京的蝸居、香港的蟻族、日本的膠囊旅館,住的品質在生活中佔有很大的地位,但如果住都住不起,又談何品質?在房價負擔比日益失控的台灣社會中,房價成為推動或吸引人口遷移的原因之一,為了留住人力、補足勞動缺口,各縣市也勢必推出打房政策或推動社會住宅,滿足民眾住的權利,也足見房價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之巨。

完整內文

【貧痕2】何處是我家?

漂泊,不是一種想像,而是真實存在於你我生活的周遭,工作需求、環境所迫、都市憧憬、理想追求等,可能只有一種理由,又或許是複數個原因交織而成,堆砌著一趟漂泊的旅程。接下來的段落,將用4個真實的故事,道出4個不同的人,對於漂泊的經歷和緣由。

完整內文

【貧痕1】貧行台灣 人往哪裡漂?

「阮欲來去台北打拼/聽人講啥物好空的攏在那/朋友笑我是愛作暝夢的憨子/不管如何路是自己走」90年代,林強的《向前走》講訴一個對未來懷抱著夢想的異鄉游子到台北找工作,一心想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無論多苦也不怕的動人故事。當時台北被形塑成青年才子實現夢想的應許之地,但那裡的生活真的如想像中美好嗎?

完整內文

【貧痕】貧行台灣

在台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像漂泊的候鳥一般,為了理想和生活,試著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挑戰,在找到適合自己的歸宿前不斷闖蕩。1970年代,「漂泊」一詞成為顯學,從陳芬蘭「阮想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渡日子」、羅大佑「台北不是我的家」、林強「阮欲來去台北打拼」,異鄉游子的理想追求都在歌詞中被一一再現。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