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本土林木產業 共創經濟環保效益

記者 李俊德、陳薇安、王懷瑄/採訪報導

政府全面禁伐天然林市場所需木材99%從國外進口,無形中助長非法木材進口,為了提高木材自給率,農委會在1996年開始全民造林,專家指出造林之初為考量台灣區域生態特性,成效不彰。台灣林業要進步需與國際接軌,制定完備法規;再來避免依賴進口,提高國產木材自給率,方能達成環境永續兼具經濟效益。

外來品種 衝擊生態  

政府於1991年全面宣告「禁伐天然林」政策,為滿足持續增加的木材需求,市場所需的木材產品開始改為進口替代,無形中竟助長非法砍伐林木行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06年指控台灣為非法木材進口國,2009年台灣的可疑非法砍伐林木進口量約佔總進口量的11%-24%。

對此為了提高國內木材自給率,農委會在1996年依據《全民造林運動綱》第7條訂定《獎勵造林實施要》,為期20年的全民造林在2016年期止,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主任陳建璋指出,平地造林所營造的「樹海」,造林之初並未考量台灣各區域生態特性,亦未明定樹種,導致種植許多外來品種,成熟後並非市場所需,且嚴重影響原有生態,經濟效益不彰。

永泰林業在新竹五峰鄉山上的人造林。攝影李俊德

合法來源  專業認證

關於台灣進口非法木材及造林亂象,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坦言,要兼具經濟及友善環境,其實全世界都在找答案,引進FSC認證就是一個可行辦法。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是由第三方獨立認證,按照規範標準,對森林經營管理進行驗證其過程,運用市場機制來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工具,其認證方式包括森林經營認證(FM)和產銷監管鏈認證(CoC)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李根政樂見台灣推動FSC認證,國家立法規定廠商使用的木材需是合法來源,同時有第三方認證機構,但希望資訊更透明公開,例如FSC是否考量環境敏感區、生物多樣性,外界才能判斷,此認證是否真的符合台灣區位特性。而李根政呼籲,政府也應該扶持國內林木產業,提高木材自給率,否則持續仰賴進口木材,台灣林業恐會一直蕭條下去。

台灣人造林從播種到成品流程圖。攝影李俊德

環評規範 限制伐採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森林產業組組長張偉顗表示,各國經營人造林大多參考FSC森林監管委員會制度,清查台灣森林為首要目標,將國有林劃分成「林木經營區」經濟生產、「國土保安區」保安救災、「自然保護區」維持原始森林禁止人為干擾、「森林育樂區」景觀樹種栽培,在這四種分區,適地適種經營下,達成生態及經濟平衡。

而林業試驗所主任秘書林俊成強調,提高產量,製造「規模經濟」,是台灣林業進步的重點,然而,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環境部將林業伐採二公頃以上視為開發行為,顯示砍樹超過二公頃需申請環評。

此地位在永泰林業人造林一隅,名為森林風雨教室,為四棵國產柳杉樹種建造而成。攝影李俊德 

正昌製材公司行政助理林裕峻坦言,一次環評要花費上百萬元,加上開公聽會時,民眾若聽到要砍樹都會一致否決,即使申請也可能無法通過,因此製材廠只能盡量以每次不超過二公頃的作業模式去伐採。對此,張偉顗說明,以林業來說,伐採僅是其中一個程序,環境部與林保署對於開發行為之定義有落差,此認知差異,正進行溝通。

由於台灣國產木材市場規模相對國外小,李根政建議走客製化、精緻化路線是現階段最佳解方,例如特殊裝潢、文創商品。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2017年宣示為「國產材元年」,張偉顗表示,透過提高國產木材自給率,打造國產木材商品,相較於進口木材可以減少碳足跡也防止非法木材進口,同時讓業者、民眾認識台灣林業木材,提高木材市場需求,是台灣林木產業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人造林砍伐後剖面圖,都會蓋上林保署檢驗認證標章。攝影王懷瑄

納入公共工程規畫  提升國產材競爭力

依據林務局森林資源調查,我國森林面積為219.7 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0.71%,其中92.8%為國有,私有林約占6.9%。雖私有林佔比面積小,但這些僅存的企業仍需政府資金面的支撐才可能堅持下去,陳建璋表示,舉例來說,若一個堅持使用台灣本土的木材公司不再有獲利條件,將會轉向進口較便宜的木材尋求利潤。對此,林裕峻也說明,台灣杉的經濟效益並不高,原因為市場需求尚未提升,及台灣杉種植所需時長為柳杉的兩倍。  

李根政補充,回顧台灣百年歷史,只在砍伐原始森林時期才是真正獲利,經營人工林至今經濟效益皆不理想,並且國外進口木材在數量、品質與價格上均占盡優勢,使台灣木材的競爭力大為降低。針對此事,張偉顗回應道,現階段台灣國產木材價格不如進口木材有利,需透過政府補助降低製材公司成本,才可能提升國產材價格競爭力。

永泰林業積極人工造林,獲新竹市府頒發感謝狀。攝影陳薇安

陳建璋表示,儘管短期內國產材經濟效益並不高,但長遠觀之,台灣仍有許多高經濟價值的樹種,例如台灣杉、肖楠、紅檜、扁柏等。至於台灣對國產木材的市場需求,張偉顗表示,日前林保署希望從國內公共工程開始將國產木材列入規範,並且近期也將推動各級學校課桌椅部分改用國產木材,期望能達到「木育」效果,推動國產材發展。

張偉顗補充,若以地球公民的角度來選擇,進口木材也可能來自非法的木材生產,因此無論從料源端,或碳匯、碳足跡角度檢視,地產地銷必定是最環保,且最符合國際趨勢。

原生五木造林 促進林業永續

林俊成表示,為降低台灣對進口木材的依賴程度,預計以台灣杉、台灣肖楠、相思樹、櫸木和紅檜等台灣原生樹種,做為經營人造林的主要種植物,希望能在2027年將台灣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 

根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調查,經濟為主的林地大致區分為山上造林及平地造林,較高緯度的人造林主要以針葉樹為種植目標,例如台灣杉、肖楠、紅檜、扁柏等等經濟價值高的台灣原木樹種,平地則種植闊葉林像是相思樹。

台灣杉的特性是五彩繽紛。攝影陳薇安

目前國產材大多用途多為小型製品,小凳子、樂器等,若要提高國產材市場,短時間內需仰賴政府補助方能與進口木材比拚。陳建璋分享,台灣闊葉樹經濟價值不低,像相思樹因木紋漂亮,材質厚重,在近年來也受到中國以及美國的注意,台灣應有林業發展之戰略性木標,方能奠基起跑點。 

陳建璋和張偉顗一致認為,合理的砍伐,無論經濟效益或者林地保值皆有益,台灣需加強環境教育及媒體推廣力量,減少人民對於人造林的誤解,政府更需有勇氣去對抗知識不正確的環保團體與反抗人士,如此才能讓林葉振興逐漸成效,進一步落實保育與環保的理念,促進林業、經濟和生態多樣性的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

保育樹木新觀念 鮮為人知攀樹師
環保葬意識抬頭 樹葬人數逐年攀升

Posts created 2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